地名:城关街道 | 隶属:滑县 |
行政代码:410526002 | 代码前6位:4105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车牌代码:豫E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7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明洪武七年(1375),废白马州,改为滑县,始建土城,在明嘉靖、崇祯、清光绪年间,历经四次重修,更土为砖城(1948废弃),1949年,该城定为区驻地,1958年人民公社时更名为“城关公社”,由此得名“城关”。1985年改称城关乡。1987年8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改为镇制,称城关镇。2024年,撤镇建街道,故名为城关街道。
城关镇位于东经114度,北纬35度的黄河故道,北界浚县,南界老店乡,东与枣村乡接壤,西界小铺乡和道口镇。西邻县城,辖76个行政村,设74个农村支部(共分八个区,区名与村名附于后),1300名农民党员,8.02万口人。安长、新濮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几千年的璀璨文明。
城关镇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著名的明福寺塔、欧阳书院、李文成攻城遗址、滑伯墓、魁星阁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城关镇的历史变迁。除此之外,镇辖区内有河南省滑县师范学校、滑县二中、滑县卫校、滑县农机学校、滑县财政局、滑县劳动局、滑县人民银行、滑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滑县法院、滑县盐业局、滑县汽车站、滑县土产公司、
2024年9月,城关街道入选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城关街道榜上有名。
2024年7月,城关街道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滑县瓠子堤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九街村。瓠子堤即秦堤,又称龙虎堤,自汲县发韧,历延津、胙城、酸枣等县延袤百里入滑境。随着历史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加之城镇建设,该遗址现存南北长80米
城关昔为郡、州、县治所。
民国十九为广务区。
抗日战争期间(1945),日伪曾置中区。
1957年为城关区,亦称一区。
1958年改称城关人民公社。
1983年改社为乡。
1987年改为镇。
2024年撤镇建办事处,改名为城关街道。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滑台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康博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欧阳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城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锦华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高铁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天台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白马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向阳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寓意鲜明美丽、美好尊贵、大气有内涵。1958年建队,称史庄大队、(按序数建为第四大队,属城关公社。1959年分队,史庄、双庙分为史庄、双庙、焦庄、谢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修滑县城时,每村修若干垛口,全城有三千六百个垛口,唯例外,只因不愿接受摊派,被称为跨村,后来叫跨庄。由于语音讹传称之孔庄。1958年以方位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大观年间,本村属朝庭耿氏都堂后花园,故取名耿园,延续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奶庙碑文记载,原名“西史固”,在明洪武年间,唐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以姓氏更名“唐庄”,后来,唐庄东街称东唐庄。1988年改为城关镇唐庄东街…[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奶庙碑文记载,原名“西史固”,在明洪武年间,唐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以姓氏更名“唐庄”,后来唐庄西街称西唐庄。1988年改为城关镇唐庄西街。…[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菩萨庙碑文记载:因此地多树林,明崇祯五年(1652)村名叫“小林子头”。清乾隆十八年和咸丰元年(1985)的碑文记载:初叫东林子头村,后改“东林头…[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菩萨庙碑文记载,此地因有森林,明崇祯五年(1632)叫“小林子头”,清乾隆十八年(1753)叫“西林子头”,后来简称“西林头”。…[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关帝庙碑文记载,明代以前就叫“贾固”,明洪武年间,从洪洞迁民于此,但其村名未变。…[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此处住有几个野霸开店,由此得名野店,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洪武年间,有山西省洪桐县迁居于此,因居黄河滩地四周沙丘,故名“沙沃”,…[详细]
区划代码:~26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村名原叫“史固”,传洪武年间自洪洞县迁居于此,沿用原名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6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以前此地原有人家定居,明洪武年间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新老户合居故名“双村”,沿革为“双村营”。…[详细]
区划代码:~26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年间,因村南黄龙潭中有一夜明珠,每晚珠光照射村庄,故起名宝光村,清代年间改名珠照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6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明代,有裴、宋、孔三姓人家自宋林相继迁居于此,因姓裴的有财有势,取名裴小庄,解放后改名为东小庄。…[详细]
区划代码:~26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关帝庙碑文记载,宋代,有个人叫苗广义,在朝中官至军师,以苗姓得名苗固村。…[详细]
区划代码:~26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关帝庙碑文记载,宋朝时期,有个人叫苗广义,在朝官至军师,以苗姓得名苗固村,后沿革为苗固,苗固南街,称南苗固村。…[详细]
区划代码:~27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此地叫“桃花镇”,在明末改名为“张固”。…[详细]
区划代码:~27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洪武年间,孔氏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紧靠森林,取村名“孔林头”。…[详细]
区划代码:~27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地处靠森林,取村名“大林子头村”,后简称“大林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