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

地名:高平镇隶属滑县
行政代码:410526107代码前6位:4105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车牌代码:豫E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6万人
人口密度:约78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白发飘飘的老者,赶着一群鹅,后来,那个地方就叫赶鹅。后来让鹅在一个古潭里游泳觅食,时光飞逝,沧海桑田,那个地方出现了五个谭村。后来,据说他养的是天鹅,天鹅吃饱后飞上了天,飞的又高又平,那儿就是现在的高平镇。

基本介绍:

高平镇区域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9万亩,下辖4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6万人,是滑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乡镇和主要畜牧生产重镇之一。

近几年来,高平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步伐较快,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镇蔬菜复种面积达3.5万亩,实现产值1.2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登记注册了滑县绿洋无公害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和“高苹”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发展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1——2003年,高平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安阳市特色农业乡镇”;2

+查看详细高平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高平镇为河南省第三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设施蔬菜)。

2024年9月,高平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高平镇上榜。

2024年3月,高平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2月,高平镇被评选为安阳市2025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高平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高平镇榜上有名。

2024年4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高平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为东南三区(广教区)和东南二区(广工区)所辖。

(1930)属七区。

1940年仍属七区。

1957年称高平中心乡。

1958年改称高平人民公社。

1983年称高平乡。

1996年,撤乡改镇。

滑县明福寺塔
新高平集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唐朝贞观元年(627)米国两位使臣柏字翱、陈文俭向唐王进宝鹅,路经村东南一古潭,浴鹅于此潭。其鹅戏水之后腾空而飞,鹅飞上空,既高而平,故得名“高平”。…[详细]

蒙堤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蒙氏家谱》记载,蒙氏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地靠黄河古汉堤,取村名为蒙堤,沿用至今。…[详细]

蒋堤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蒋氏家谱》记载,明初,蒋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地靠黄河古汉堤,故村名为蒋堤,沿用至今。…[详细]

李堤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初,李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地靠黄河古汉堤,故村名为李堤,沿用至今。…[详细]

大子厢前街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家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大儿子有木工手艺,做箱子特别拿手,为给后代做纪念,取村名“大子箱”沿革为“大子厢”。…[详细]

大子厢后街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武年间家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大儿子有木工手艺,做箱子特别拿手,为给后代做纪念,取村名“大子箱”沿革为大子厢。…[详细]

宋子厢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宋氏家谱》记载,明武年间宋槐下一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大子厢西,取名“西子厢”后来以姓氏更名为“宋子厢”。…[详细]

三教堂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位于黄河古堤北侧,曾叫“堤后村”。明初,因村西修一座三教圣母庙堂,以庙改村名为“三教堂”,沿用至今。…[详细]

梁北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昔日梁二曾在此开荒种地,后发展为庄,为纪念此老人,取名“梁二庄”。…[详细]

梁东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昔日梁二曾在此开荒种地,后发展为庄,为纪念这位老人,取名“梁二庄”。…[详细]

梁西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昔日梁二曾在此开荒种地,后发展为庄,为纪念这位老人,取名“梁二庄”。…[详细]

东起寨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此地处黄河堤的流水卡口处,取名“卡寨”。后嫌卡不佳,更“卡”字为“起”字。因村民分居东西两处,以东西分为两村,居东,故叫…[详细]

西起寨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地处黄河堤的流水卡口处,取名“卡寨”,后更“卡”字为“起”字。以方位名“西起寨”。…[详细]

牟家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原名“河郡寨”,明洪武年间迁民于此,牟氏人家更村名“牟家”。…[详细]

河门头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此处是黄河故道河口,原名“河闷口”后沿革为“河门头”。…[详细]

前侯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后侯与前侯原是一家人,老人去世后,弟兄两个分家,并分居南北两处。因老二住南,故取村名“前侯”。…[详细]

后侯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侯与前侯原是一家人,老人去世后,弟兄两个分家,并分居南北两处。因老大驻北,故取村名“后侯”。…[详细]

石营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石起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后因在此安过兵营,故名“石营”。…[详细]

张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张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张庄”。因与留固、桑村等九个公社有重名村,1981年12月,更名为“南张庄”。…[详细]

张堤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黄河古堤上,取名“堤上村”,后以姓氏改名“张堤”。…[详细]

张八寨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永乐年间,藏、张二氏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姓藏的八户,比张氏人多,取名“藏八寨”,后张氏人家发展较藏氏人多,清末更村名为“张八寨”。…[详细]

赵庄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拔贡赵泽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赵庄”。因与桑村等六个公社有重名村,1981年更名为“东赵庄”。…[详细]

前留寨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留寨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后留寨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留寨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东留寨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人们愿留此地安居,取名“留寨”,后来村周围百花争艳,瓜果飘香,改名“留香寨”。又以方位取名“东留香寨”。…[详细]

同岗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此地原有一土岗,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共同建设村庄,故取名同堽,沿用至今。…[详细]

前禹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武年间,禹顺典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居东吴家南面,取名“前禹家”。…[详细]

东吴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吴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吴昇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此地处葛村之东,取名“东吴家”。二普时征求群众意见,更今名。…[详细]

后胡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胡氏家谱》记载:明武年间,胡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居东吴家前,禹家北,取名“后胡”。…[详细]

葛村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葛姓命村名为葛村,虽葛姓早已断绝,村名仍沿用至今。…[详细]

后谢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谢氏家谱》记载;原叫“古双庙”,明初,谢成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邻村为“后胡”,便更名为后谢,沿用至今。…[详细]

雷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雷氏家谱》记载:明代姓雷的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以姓氏命村名为“雷庄”,沿用至今。…[详细]

崔寨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原有王、李、马、董、崔五姓人,分居七道街,因崔氏人家众,起名崔七寨,(姓崔的居三道街)。明初在八月十五杀家鞑时,触法被剿袭。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仍…[详细]

冉固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姌氏家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姌上堌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姌堌,后沿革为冉堌至今。…[详细]

苗东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苗东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苗西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苗西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西大庙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奶庙碑文记载:明武年间,从南阳迁民于此,因坐落在大庙(老奶庙)西,而得名“西大庙”。1988年将东大庙、西大庙、中大庙合称为大庙。…[详细]

苗前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苗前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东大庙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奶庙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迁民于此,因此地有座大庙(老奶庙),其居处在庙东,取名“东大庙”。1988年将东大庙、西大庙、中大庙合称为大庙…[详细]

中大庙村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明代初年,从南阳迁民于此,因此地有座老奶庙,故称大庙。以该地居有三个村分别为东大庙、西大庙、中大庙,此为中大庙。1988年将东大庙、西大庙…[详细]

冯谭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原名为“古潭镇”,是以东南一里处的古潭得名,后来集市迁至高平,古潭镇的人们居户分散,姓冯的在此定居,取名“冯潭村”,演变为“冯谭村”。…[详细]

周谭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此地南0.5千米有古潭,名为“古潭镇”(指集会)。后来,集会迁至高平,古潭镇居户分散,因此地周氏人家落户,以旧居取名周谭。…[详细]

刘谭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刘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此地北有一古潭,故取名“刘潭村”。后沿革为“刘谭村”至今。…[详细]

肖谭村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此地东北一里许,因有一古潭,故名“古潭镇”,后来镇集迁移高平,古潭镇居户分散,只有肖氏人家在此,改名肖潭村,后沿革为肖谭村。…[详细]

前赶鹅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有人为唐王进贡宝鹅,路经大潭(周潭村北口外)浴鹅,鹅浴后,腾空而飞,二位使臣急追,赶于此地,故名。…[详细]

后赶鹅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有人为唐王进贡宝鹅,路经大潭(周潭村北口外)浴鹅,鹅浴后,腾空而飞,二位使臣急追,赶于此地,故名。…[详细]

苗邱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苗氏人家居此,曾有部队路过宿营,苗氏老人给部队烧水做饭,热情招待。后部队再次路过,听说苗氏已故。为纪念这位老人,每人抱砂金石给苗添墓,堆成砂丘,…[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高平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高平镇面积相当:
到高平镇必去著名景点

高平镇相关名人

高平镇特产与美食
高平镇民俗文化
滑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