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惠安街道 | 隶属:兰考县 |
行政代码:410225003 | 代码前6位:4102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35.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3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因产业集聚区坐落在该区域内,取“惠安”一词寓意在此投资客商普得实惠、安心创业,故名。
惠安街道办事处辖原城关乡的韩村、豆寨、孙庄、余寨、狮子固、惠窑、田庄7个居委会和范楼、常庄、杨山寨、古寨、桂李寨、司野、李寨、陈斗寨、刘林、金营、何寨、乔庄12个村委会,总面积63.59平方公里,总人口6.59万人。办公地点设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949年前属兰封县一区。
1949年置城关区。
1954年兰封、考城两县合并,属兰考县一区。
1956年改称城关乡。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4年复称城关乡。
1961年复名为城关镇。
2024年撤销城关镇、城关乡,设立惠安、兰阳、桐乡街道。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泰定三年(1326年),洪水泛滥后,韩姓在此建村,起名韩村。韩村是焦裕禄书记生前树立的第一面红旗村,1962年,兰考县受到特大自然灾害,韩村当时每群Γ宓笔泵咳恕?a href="/henan/lankao_huianjiedao_hancunshequ.html" class="more4">[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初,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豆河旁建村寨,故名豆寨。…[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明永乐元年(1403),王、孙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庄,故名王孙庄。…[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光绪元年(1875年),余姓迁此建村,故名余寨。…[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明嘉靖《兰阳县志》记载,明朝时,此地农民在日落时,常见有狮子出来糟蹋庄稼。有次众人见田中又有两头狮子,便紧紧追赶,至村东堌王庙前,狮子化作两尊石狮俯…[详细]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泰定年间,惠姓在王家窑旁建村,故名惠窑。…[详细]
区划代码:~0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南宋末年田姓在此建村,后与村西刘庄、村东史庄合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初,有杨姓三兄弟迁此建村并筑土寨,起村名杨三寨,后演变为杨山寨。…[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元年(1368年),常姓从县城东北豆腐营迁此建村,故名常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范姓最早迁此居住并建楼,后与孟寨刘庄合并,称范楼。又相传是因一姓范的人考中举人后娶清乾隆年间宰相刘墉之妹为妻,刘墉私访路过此地前去探亲,忘…[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姓最早迁此建村,并筑土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建文年间建村,并在村内建有司王爷庙,故名起村名司爷店,后简称司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筑寨,故名古寨。…[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此地有一棵桂花树,李姓迁此建村筑寨,故称桂李寨。…[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建文年间,陈氏兄弟陈硬斗、陈文斗迁此建村,并在村周围筑土寨,故名陈斗寨。…[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末年,金兵侵犯中原,曾在此驻扎过兵营,建村故名金营。…[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何姓从山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取名何寨。…[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有刘、王两家,隔墙居住,关系甚为融洽。刘家在靠墙处有一棵枣树,枝叶伸到王家院内。秋天枣成熟时,就会落到王家院内,两家孩子因为捡枣打栆发生口角…[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乔姓最早迁此建楼,故名乔楼,后称乔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