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汤镇 | 隶属:鲁山县 |
行政代码:410423101 | 代码前6位:4104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车牌代码:豫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0个行政村 |
《水经注·滍水》载:温泉水“出北山阜,七源奇发,炎热特甚。阚骃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因县境西部的沙河两岸有3处温泉,古时温泉称汤,此处温泉在下游,得名下汤。
鲁山县辖镇。1947年建下汤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建镇。位于县境中西部,昭平台水库上游。面积130.9平方公里,人口3.3万。311公路、207国道在此相交。辖新街、老街、叶庄、龙潭沟、王庄、红石寺、尹和庄、松垛沟、杨家庄、十亩地洼、袁庄、松树庄、西张庄、社楼、和尚岭、林楼、西许庄、竹园沟、王画庄、红义岭、岳庄、乱石盘22个村委会。矿藏有铁、金、 大理石、蛭石、石英、萤石。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兼营林、牧、蚕业,特产柞蚕茧、桐油、中药材、柞丝棉、棉纸、槲叶,其中槲叶出口日本等地。下汤温泉古称“皇女汤”,据传为“商后”沐浴之处,可疗疾、爽身。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下汤镇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11月,下汤镇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4年7月,下汤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明嘉靖年间属庆云乡。
清嘉庆年间分属庆里和盈里。
1912年为西区、四区、下汤镇。
1949年称下汤区(七区)。
1958年区废,成立下汤公社。
1961年公社改为区。
1969年复设下汤公社。
1983年改乡,属鲁山县。
1989年改置下汤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街道是近年新建街道,故名新街。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下汤镇。1949年属鲁山县下汤乡。1…[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街道建设时间较早,故名老街。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下汤镇。1949年属鲁山县下汤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山石堆砌无章,得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庆里。1943年属鲁山县耿集镇。1949年属鲁山县董村区乱石盘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岳姓始居于此,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庆里。1943年属鲁山县耿集镇置十五保。1949年属鲁山县董村区乱石盘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横一岭”,因山岭东西横卧,故名。后取觉悟高、正义之意改称红义岭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末清初孟津王姓迁来始居,因善绘画闻名乡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旁沟内松树成林,当地以垛形容多,以沟名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中王姓居多,曾名王家庄,后演称王庄。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西区四区下汤镇。1949年属鲁山…[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名为尹和的将领在此安营扎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雍正2年建寺院于红色火焦石(风化花岗岩)山崖下,依此定名“红石寺”,后在附近建村,村以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杨姓始居于此,得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下汤镇。1949年属鲁山县盆窑乡。1956年属鲁山…[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附近有十亩耕地,地势低洼,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下汤镇。1949年属鲁山县盆窑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袁庄故名。原名土门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土门公社土门大队重名,更名为袁庄大队,后更名为袁庄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曾有古松树,得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西区四区下汤镇(第三保第三甲)。1949年属鲁…[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石姓建楼房于此,名“石楼”。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石”为“社”,得名社楼。…[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人家早年在此建村,且位于下汤镇西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有和尚岭,村以岭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西区四区下汤镇(第二保七、八甲)。1949年属鲁…[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林姓从福建厦门迁此,建五间二层楼房,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内许姓居多,因与东许庄相对,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西区、四区、下汤镇(属三保三甲)。…[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乾隆59年(1794),王勃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时,五里内皆竹园,地势低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潭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下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叶姓始居于此,得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1943年属鲁山县耿集镇尚村保。1949年属鲁山县下汤乡。1956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