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杜关镇 | 隶属:卢氏县 |
行政代码:411224101 | 代码前6位:4112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8 | 邮政编码:472000 |
车牌代码:豫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8万人 |
人口密度:约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传早年杜姓在此居住,开设豆腐馆。由于地处卢氏县北大门,又是通往灵宝和洛宁的重要关口,故名。
1、概况
东明镇地处洛河北岸,东、西、北三面环抱县城,属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县的经济重镇、烟叶大镇。全镇共辖21个行政村,221个居民组、农业人口7732户、27697人,总面积196.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0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工业、农业(烟、菜、林、果、菌、畜)和第三产业,形成了坡地发展靠烟叶林果畜牧,川地重点发展蔬菜种植和食用菌的特色产业格局。
2、沿革
1958年属城关公社,1981年建城郊公社,1983年改城郊乡。1997年,总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东营、蒋渠(今江渠)、北苏村、祁寸、高庄、太平、火炎、先峪、党家(今当家)、
文化旅游:
石峪高山牧场位于杜关镇西北部,距杜关镇政府所在地38公里,包括石峪、刘双、尧头三个行政村,355户,1052人,451名劳力,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8.6亩,宜牧面积2.5万亩,
冠云山(又名观音山)景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灵宝市交界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景区内植被茂密,峰峦叠障,古树名木盘根错节,珍花异草遍地皆是,千亩草场碧波荡漾,人文景观历史久远,是卢氏县又
清属乐善里。
1929年划设第四区。
1949年后划为第二区。
1956年撤区,改为中心乡。
1958年成立杜关公社。
1961年复为区,分为官道口等4个小公社。
1965年撤区,并为杜关公社。
1972年又分为杜关、官道口两个公社。
1984年改设杜关乡。
1994年改置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杜关镇异地搬迁社区,“同心同德,团结一起”,希望所有搬迁群众同心同德团结起来,脱贫致富,日子越来越好。…[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代有杜姓在此开设豆腐馆,故名杜馆村,一百五十年前,此地建镇,名杜馆。辛亥革命后在此设行政区,因此地为来往卢氏城之关隘,于是改“杜馆”为“杜关”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因早有一座龙王庙,故以庙名。1958年成立龙王庙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龙王庙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郭姓人从洪桐迁此建村,故名。1958年成立郭家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郭家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为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东西、南北两条大路在此相交,故名十字路。…[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河湾处,郑姓居此较早,故名郑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河湾居住的人多为康姓人,故名。1958年建立康家湾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公社改杜关乡,属杜关乡。1994年杜关乡改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有一专为寺院养马的大院子,故名马院。1958年成立马院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马院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为杜关镇,属杜关镇…[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峪内多矿窑,故名。1958年成立窑峪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窑峪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骆姓早居,村中有一水池,故名骆家池。1958年成立骆家池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骆家池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杜关镇,属杜关…[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河湾,相传古时有一冯大人经过此地,故名冯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南有盘山古道,故名。1958年成立南盘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南盘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为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有显圣庙,解放后有显众乡,后以显众庙演变今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山沟北部得名。1958年成立北沟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北沟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6年乡改为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古有一棵大桑树,故名。1960年成立桑树沟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称桑树沟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王姓居住早而多,故名王家村。1958年成立王家村大队,属杜关公社。因与木桐公社王家村大队重名,根据该大队位于县北部的特点,1982年元月15日经洛署…[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取其村尧头寺的“尧头”二字得名。1958年成立尧头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尧头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为杜关镇,属杜关镇。2…[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四周山坡荆棘遍地,属杜关镇,故名″杜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