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册镇 | 隶属:泌阳县 |
行政代码:411726102 | 代码前6位:4117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8.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据《泌阳县志》载,西汉此地水草丰盛,牧民结栅宿羊,有人定居成村,称羊栅,渐成集市,明代因“栅”与“册”字形相近,演称羊册。
羊册镇位于泌阳县城西北部32公里处,地处泌阳、社旗、方城三县结合部,是豫南典型的农业大镇、经济强镇、历史重镇。镇域面积127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56个自然村,305个村民小组,42个党支部,总人口8.6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境内有驻马店市最大的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自然河流3条,坑塘堰坝300余座,各种渠系100多公里。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驻南、泌洛、赊郭公路贯通全境,电信、电视网络覆盖全镇,全镇村村通电话,手机进万家,是驻马店市首批电话镇和移动电话镇。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形成了牧、菜、林、菌、烟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全镇
2024年9月,羊册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9月,羊册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羊册镇上榜。
明成化二年(1466)设羊栅保,属泌阳县。
清作羊册保。
1913年改设羊册区。
1941年设羊册乡。
1948年属泌西县羊册区。
1949年为泌阳县羊册区。
1956年建立羊册中心乡。
1957年为羊册区。
1958年10月属羊册管理区。
1959年成立羊册人民公社。
1961年为羊册区。
1969年复为羊册人民公社,析设郭集人民公社。
1977年析出上周、安淳李、沈庄、周陈、耿庄、老安庄生产大队,划入黄山口人民公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羊册街东部,故名羊东村。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区。19…[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羊册北街,故名。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区。1959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羊册街南部,故名羊南。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区1959…[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陶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盖楼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时期,姚姓迁此定居,取名姚庄。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官田洼邻古马仁陂,地势低洼,水源丰富。据传元代在此屯军垦荒,种植水稻,渐成官田,现存有四王庄遗址为证,故名官田洼。…[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各姓聚居此地,村民为求吉利,取名吉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朝此地建有一座纪念关公的庙,后渐成村,故名关帝庙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城为汉代舞阴城,先后为县、郡治所,于隋开皇年间废,明代在其旧址筑寨为村,以其古代城池遗迹取名为古城。…[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殷庄无殷姓,据《泌阳县志》南北朝时,南朝齐辅国将军殷公愍曾任舞阴戎主,驻军此地,后成村庄,故名殷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贾氏和杨氏建门楼,谁家先竣工就以谁家姓氏命名,贾氏先建起,先建为大,故名大贾楼。…[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魏、张两姓来此立村,村南有汉砖所筑高台小庙,按清制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的标准设为“里”。作为低级行政单位依古建筑和人口规模,故名砖台里。…[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于清代由夏庄搬此立村,因该地势低洼,如墨砚,故取名砚洼。…[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距羊册、舞阴故城均五里路程,故名五里王。…[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陶姓居多,以其方位在羊册镇陶庄南部,南为下方,故名下陶。…[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东汉曹操曾带兵在此宿营,后聚落成村,且地处岗岭之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代此处有座寺庙,内有铁佛一座,村以寺内铁佛为名,取名铁佛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中期,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元代时皇帝曾在此放银钱,皇帝俗称皇王,钱以“贯”数,称王贯。又一说为某皇帝到此游玩观赏到此,故取名王观。…[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中期,此地荒草遍野,后张、安两姓迁此落户,以地貌为村名,取名荒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取名毛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期,此地居住冯姓居多,此地居南,故名上冯。…[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村内原有口古井,且村庄处在山湾里,故名井湾。…[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郭、明、吴三姓居民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安姓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此处居于小河上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有居民在此聚落成村,其地形似“箩圈”,以地形取名为箩庄,后演化为罗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时,文姓迁此建村,故名。清属羊册保。1913年属羊册区。1947年属泌北县。1948年属泌西县。1956年属羊册中心乡。1957年属羊册区。1959…[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该地闫姓较多,且居于高台之上,故取名闫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