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古代县衙于此建一处花园,供官宦游览,后渐成村,称花园村。 |
泌水(今泌阳河),古称沘水。源出泌阳县东铜山。西南流经县南。唐天宝元年(742)易名泌水。1949年县境内河段改称泌阳河。 |
古为州郡县治所,后因村庄在古代城池遗址上所建,得名古城。 |
据《泌阳县志》载,西汉此地水草丰盛,牧民结栅宿羊,有人定居成村,称羊栅,渐成集市,明代因“栅”与“册”字形相近,演称羊册。 |
传明初此地有尼姑庵,为马姓尼姑所居,庵前有片稻田,后演变成村,依马姓尼姑及地貌特征取名“马姑田”,因“姑”“谷”谐音,后演化为马谷田。 |
据《泌阳县志》载:春水古称瀙水,属汝河上游之名。唐宋时期此处已成村落,瀙水自西向东绕村而过。因“瀙”“春”音近,村取河名春水。 |
官庄地名含义有二:一说古有兴隆寺,寺旁有香火地,俗称“官地”,后渐成村庄,称官庄。二说清代将领王琏带十八营兵自福建泉州至南阳赴任,到官庄地面,探知南阳府无任可接,遂在当地开荒落籍,因王有官家身份,所住之地取名官庄,现官庄仍存有闽营书院、王琏墓遗址,闽营十八将领后裔散居在官庄周边。 |
据传明初王姓由南阳迁来定居,后为防匪,赊出本族五顷四亩河湾地作资建寨,得名赊湾寨,俗称赊湾。 |
明代郭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郭庄。清光绪年间郭姓为防匪修建寨垣,附近居民纷纷迁入,渐成集镇,名郭家集,简称郭集。 |
传殷商时黄飞虎以行侠仗义受民崇拜,称“泰山爷”。清雍正四年(1731)建泰山庙,香火旺盛,渐成村集,以庙得名。 |
明初王姓迁此设店居住,称王家店,演为今名。 |
明末,杨姓迁此建村。清嘉庆年间成集,故名。 |
《泌阳县志》,南朝齐曾在此侨置高邑县,故名?/p> |
明洪武年间,高姓人在此建村设店,渐成集市,名高家店,后演为今名。 |
盘古山传为盘古开天之地时形成。镇以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