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西向镇

地名:西向镇隶属沁阳市
行政代码:410882101代码前6位:4108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车牌代码:豫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99.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76万人
人口密度:约47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爆发,将城冲割开,形成东、西两处,该村在逍遥河以西得名西向。《沁阳市地名志》载:“向国,周初封国,在市境西北,国都在今西向镇。《诗经˙小雅˙十月》:‘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清范照藜《怀怀诗》曰:“名都作邑事非常,古镇东西绮太行……。向,地名,音尚。在郡城西北三十里,太行山下,东西二村,今称东向、西向。《诗》十月篇,作都于向即此地。”向为周朝初年苏忿生十二城邑之一。《通志˙氏族略》载:“向,附庸之国,子孙以国为氏。”。

基本介绍:

西向镇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部,是全国四大玻璃钢基地之一,全镇总面积99.3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人口5.9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焦枝铁路横穿全境,焦克路、云崇路在此交汇,与焦郑、焦晋、新济高速公路相连,是晋煤外运的重要枢纽,距国家4-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只有2.5公里。沁北工业带位于该镇北部,地下水丰富,全镇已探明矿藏20多种,其中铝矾土、白云石、石灰石等储量大、品质好,极具开采价值。

近年来,西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经济强镇的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镇、招商旺镇、民营富镇、诚信兴镇”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该

+查看详细西向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西向镇位列第540名。

2024年7月,2024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发布,西向镇榜上有名,位列第99名。

2024年5月,2024镇域经济中部100强榜单发布,西向镇位列第68名。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西向镇位列第540位。

2024年9月,2024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西向镇位列第461。

2024年10月,西向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556位。

2024年10月,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西向镇位列第905名。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西向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7月,西向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清代属利上乡。

1935年属沁阳县第四区,后改属第三区。

1955年置西向中心乡。

1956年改为西向乡。

1958年8月为西向公社。

1961年析设紫陵公社。

1983年12月复称西向乡。

1988年11月撤销西向乡,置西向镇。

沁阳博物馆
西向一街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瀑发,将城冲割分开,发展成三个自然村,在逍遥石河之西,取名西向城,沿用中简化为西向。…[详细]

西向二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瀑发,将城冲割分开,发展成三个自然村,在逍遥石河之西,取名西向城,沿用中简化为西向。…[详细]

西向三街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瀑发,将城冲割分开,发展成三个自然村,在逍遥石河之西,取名西向城,沿用中简化为西向。…[详细]

西向四街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瀑发,将城冲割分开,发展成三个自然村,在逍遥石河之西,取名西向城,沿用中简化为西向。…[详细]

西向五街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西向五街而得名。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瀑发,将城冲割分开,发展成三个自然村,在逍遥石河之西,取名西向城,沿用中简化为西向。…[详细]

东向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春秋时为向城,后因山洪暴发,将城冲割分开,发展成为3个自然村。在逍遥石河之东,故名东向村,沿用中简称东向。…[详细]

皇府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中玉皇庙关帝殿碑(清乾隆四十五年)载:“怀郡河邑之西北十五里许,有村名曰皇父,考其始,即《雅诗》所载周卿士之故里也,秦改称皇甫。”后演化为皇府。…[详细]

水黄头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小人少,故名小庄,后沁河泛滥,遍地积水,杂草丛生,改称水荒头,沿用中取谐音水黄头。…[详细]

卫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魏姓村民来此建村,取名魏村。…[详细]

龙泉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旧有龙泉寺,村以寺名,故为龙泉。1949年成立龙泉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三区。1952年成立龙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第三区。1955年属西向中心乡。…[详细]

南向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时村名。古代因逍遥石河洪水泛滥,西向镇一部分居民南迁,在此另建新村。因地处西向村之南,故名南向。…[详细]

屯头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七年(1374),此地为军队屯留之所,后形成聚落,取名屯留村,明成化十八年(1842年)洪水把村冲毁,仅留下一个地势较高的村头,故取名屯头村。…[详细]

解住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七年(1374),此地为军队屯留之所,后形成聚落,取名屯留村,明成化十八年(1842年)洪水把村冲毁,仅留下一个地势较高的村头,故取名屯头村。…[详细]

东高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河内地震,阴雨连绵,导致山洪暴发,村民分别移居到东西两块高地上居住,在东取名东高。…[详细]

西高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经幢纪》(宋天圣八年)记载:因村内街头旧有二仙庙,村名庙街,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河内地震,阴雨连绵,导致山洪暴发,村民分别移民到东西两块高…[详细]

清河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河内县志》载:“清河,金时村名”。古时尧河东南流经此,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故名清河村。…[详细]

北鲁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许衡的故里。许衡逝世后,取村名许鲁镇,后称许鲁村,简称鲁村。元至正十五年,一部分居民迁到沁河南岸竹园,取名南鲁村。为与相区别,改称…[详细]

常乐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太平古庄。《沁阳市志》载:宋天圣三年(1025年)有一股农民起义军经过此村,因寨门紧闭,无法进入。当时村中正在唱戏,首领问:“此村叫什么”?回答:…[详细]

新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称永兴庄,光绪二十一年(1895)洪水冲毁村庄大部分房屋,后重新建设房屋,改名新庄。…[详细]

义庄一街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东门匾额上记载: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有几户移民在柿树洼建村,因石多土薄而南移。后又因土壤不宜耕作,再南移至此,故取名移田庄,简称移庄,沿用中演化为…[详细]

义庄二街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东门匾额上记载: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有几户移民在柿树洼建村,因石多土薄而南移。后又因土壤不宜耕作,再南移至此,故取名移田庄,简称移庄。沿用中演化为…[详细]

义庄三街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东门匾额上记载: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有几户移民在柿树洼建村,因石多土薄而南移,后又因土壤不宜耕作,再南移至此,故取名移田庄,简称移庄,沿用中演化为…[详细]

南作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南作,原为码头,且多作坊,故称码头作。又因地处尧泉池之南,清道光五年(1825)改为南作。…[详细]

行口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太行山的山谷出口处,故名。1949年为行口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三区。1952年仍归第三区,为行口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废区后属西向中心乡…[详细]

捏掌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沁阳市地名志》载:宋绍圣二年《重修尧庙碑》载:“昔帝因巡狩率师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忽睹斯境,犹掌润泽。帝乃圣意阴符,龙指按捏,寻感醴泉应手,龙…[详细]

逍遥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逍遥石河北岸,村以河命名。1949年成立逍遥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三区。1952年成立逍遥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第三区。1955年属西向中心乡。1…[详细]

虎村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虎村村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西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西向镇面积相当:
到西向镇必去著名景点

西向镇相关名人

西向镇特产与美食
西向镇民俗文化
沁阳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