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寨乡 | 隶属:汝州市 |
行政代码:410482202 | 代码前6位:4104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车牌代码:豫D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3万人 |
人口密度:约55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3个行政村 |
明代,王姓建寨于此,故名。
汝州市辖乡。1962年建王寨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中部,面积65.2平方公里,人口3.6万。焦(作)枝(城)铁路、临(汝)焦(古山)公路穿境。辖王寨、胡庄、小剌湾、大拉湾、龙山、温庄、冯沟、魏洼、南孙庄、上陈、袁庄、怯庄、粪堆赵、下陈、夹河史、杨庄、柳树王、尚寨、唐村、尹庄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运输、建筑、建材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棉花、花生。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王寨乡榜上有名。
1931年属临汝县第七区。
1947年建立王寨乡,属临汝县第四区。
1958年并入临汝县蟒川公社。
1962年成立王寨公社,属临汝县。
1984年改王寨乡。
1988年属汝州市。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的北坡头至西坡,在这段拐弯处,古代满坡全是剌子树。唐代时,在北坡建了一个寺院,取名剌坡寺。在这个拐弯处住了人家,故取名剌湾。后来人口增多,部分村民迁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蟒川公社胡沟胡邦勤搬到此地居住,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庄,取名胡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温姓始祖迁此居住,故名温庄。清属向二里。1936年属余堂联保。1941年属余堂乡。1951年属第四区。1958年属蟒川公社。1962年设温庄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于龙山之上,故名龙山(自然村)。龙山(山)以山体形态似龙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时,冯家人从临汝镇鳌头(今属临汝镇关庙村一带)迁此居住,取名冯家沟。后人口增多,位置偏下,取名下冯沟,位置偏上,取名上冯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的北坡头至西坡,在这段拐弯处,古代满坡全是剌子树。唐代时,在北坡建了一个寺院,取名剌坡寺。在这个拐弯处住了人家,故名剌湾。后来人口增多,部分村民迁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吉康、王吉伦、王吉忠三兄弟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有大柳树,故名柳树王。…[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尹一乘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尹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唐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唐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尚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始名尚庄,后因建寨,称尚古寨。民国演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史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史庄。因村居燕子河、炉沟河、北汝河的夹道处,故得名夹河史。…[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杨太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土岗,故名杨太岗村,清演今名。民间筑寨曾名同乐寨。…[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古道,地处十字路口,故名十字路。…[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郭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且在道旁建庵,设茶亭,故名茶庵。…[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董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沟建村,故名董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李姓从李庄(今属寄料乡)迁此建村河湾处,因近宝泉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户朱姓人家,居住此地。因该地地势低洼,故取名朱洼。…[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月雷之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庆阳古城。后人口增多,渐为村庄,以王家姓氏和“古城”二字取名王古城。…[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陕西省洪洞县迁来一户姓王的人家,居住于此。后来人口增多,形成村庄,取名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户姓杨的人家,居住在此地。因村坐落在周代庆阳古城内,故名杨古城。…[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周郝王从洛阳迁都至此,取名庆阳城。清代,有一个樊都司为防匪患,在此修寨建村,取名樊古城。…[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周末年周赧王时期,为一冶炼厂,因周围炉渣堆积,像城墙一样,后人将称为冶墙。…[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户牛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取名牛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辛姓始祖辛大仙带着3个儿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此地,时长人多,成为村庄,故取名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来周一家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居住,当时该地有个三角庙堂,故取名王堂。…[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孙姓自附近火烧孙迁此,建村河口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末,从山西省文喜县迁来一户裴姓人家,到此居住。因地处虎狼爬岭上,故取名裴爬。…[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双庙迁来一户姓郑的人家,盖了个打铁炉,以打铁为业,建村后,取名郑铁炉。后因“炉”与“楼”谐音,演变为郑铁楼。…[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訾姓始祖訾万玲从密县迁此居住,取名訾庄。…[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700多年前,此地生长黄楝树且地势低洼,刘家迁居此地,取名黄楝树凹。400年后,刘家有人在县府担任职务,为了扩大刘家名望,将黄楝树凹改为刘凹。…[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本市槐树尹村一户姓尹的人家迁此居住,后成为村庄,因当地分东、西两坡,中间一道冲,村处冲内,故名尹冲。…[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此处是洛阳通往南阳的道路,谷姓始祖谷万千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到此处,开设食宿店,故取名谷店。…[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孙庄且在汝州市境内相对位置居东,故名。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家孙姓。传村南孙家坟中有棵大树,树上住有大仙,整日伤害百姓。为了除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