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柴桥街道 | 隶属:北仑区(宁波经开区) |
行政代码:330206006 | 代码前6位:330206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4 | 邮政编码:315000 |
车牌代码:浙B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6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87万人 |
人口密度:约74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柴桥”是座古桥梁,是连结老街南北的主要通道,于明清期间形成街市。街道桥得名。
基本介绍:
柴桥街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境中部。东邻白峰镇;南接春晓镇;西连霞浦、大碶两个街道;北隔穿山
北仑区柴桥街道
港与大榭岛有大桥贯通。总面积65.2平方公里。以驻地柴桥得名。距北仑区府驻地新碶9公里,宁波36公里。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偏东靠海,南面群山,河流纵横,丘陵与-原相连。紫石属半山区,柴桥以平原为主。地形东南向西北倾斜。柴桥街道办事处驻环镇北路52号。下辖芦南、芦北、穿山、养志等4个社区,沃家、五马、田洋、车堍、新曹、老曹、上周、水芹、芦江、钟灵、红光、洪岙、洪溪、上史、同盟、东山门、穿山、后所、沙溪、大湾、后郑、前郑、东六房、大溟、甘溪、下龙泉、上龙泉、陈胜、高村、四合、久勤、王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2025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名单,柴桥街道上榜。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柴桥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系晚清公认的重要学者,《清史稿》有传。父亲黄式三被宗族子弟称为“明经公”,清光绪十六年(1890)被敕封为征士郎、内阁中书。子黄以周曾担任江阴南菁书院院长15年,钦赐内阁中
曹莘耕(1889~1976),北仑区柴桥街道四合村魁斗桥自然村人,近代“宁波帮”企业家,新华薄荷厂创办人。抗美援朝时,捐献飞机一架。公私合营时,将企业全部交给政府。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20世
山安堂民居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老曹村金兴路13、14、15号,俗称曹贞房,据当地村民介绍,由柴桥曹姓始祖曹凤后裔建于清代中期至晚期。该民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4543平方米,由建于清代中期
后所村为“千户所军”安营扎寨之地,最早称为后所城。明洪武年间,倭寇剽掠东南沿海,朱元璋命大将汤和濒海筑城,以防备倭寇。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所城迁移到睡龙宫山南麓平地(今后所村所在地)
瑞岩国家森林公园由于瑞岩山生态环境较好,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群落结完整,尤其是天然阔叶林丛为东南沿海罕见,因而1991年经林业部批准,批为国家森林公园从蹬道下山去,沿途可欣赏瑞岩林场别样的景
历史沿革:
原属鄞县(今为鄞州区)海晏乡、泰邱乡,宋熙宁十年(1077)划归定海县(后县名改称镇海)称海晏乡。
1945年析为柴桥镇和穿山、紫石、里河、昆亭4乡及霞浦乡一部分,1950年8月称柴桥镇和山门、穿山、镇东、洪岙、陈胜、紫石、里河、昆亭等乡,1956年称柴桥镇、穿山乡和紫石乡,昆亭乡于1958年3月从三合乡划归。
1958年10月为柴桥人民公社柴桥、后所、山门、红山、陈胜、紫石、里河、昆亭等管理区,19
柴桥街道芦北社区位于柴桥芦江河以北,同沃家村、五马村、车谗村农居混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先后建立了镇西村、大河新村、小河蟹小区、华峰小区、白云小区…[详细]
柴桥街道芦南社区于2001年7月由原柴桥芦东、芦西、芦南和立新四个居委会合并成立。因地处芦江河以南,故得名。社区没有明确的界址,与田洋村、新曹村、老曹…[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穿山村非农户组建的居委会,后改称为穿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养志社区分二个自然村,养志一村、养志二村。社区户籍在册人口1108人,在册总户数448户,外来人口115。养志一村座落柴桥街道沃家村地段,现在属万景山…[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地处万景山侧而得名。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北0.39千米处。2012年2月建立。面积0.76平方千米,辖芦江小区等8个小区,社区居委会驻和谐路222号。居…[详细]
芦源社区:2020年8月,地处柴桥街道东南,由原上龙泉、下龙泉、甘溪、王家麓等4村合并而来。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890名。…[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芦中社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宁波经开区)柴桥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沃家村,地处柴桥街道北面,属一个城中村,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0亩。
全村共有人居315户,常住人口646人…[详细]
位于柴桥南部。有一村、樟漕头、田洋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一村。247户,713人,村由田洋湖得名。 1949年8月分称柴桥镇一村(上街头)、二村…[详细]
柴桥街道红光村位于城镇东南西北!有东周、西周、上下张、楼下张、堰头张、虞家、谢家、袁家8个自然村,其中西周、上下张、堰头张、谢家和袁家这5个自然村已被…[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旁有源自洪岙村的溪坑,因名洪溪。村以溪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史浩后裔从鄞县东钱湖下水陆续向外分迁,该处系祖地且位于上首,故名上史。…[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九峰山东麓,由于九峰山山峦叠嶂,每逢大雨山洪频发,成了芦江河三大源头之一。自有村民居住,此地常遇洪水,故名洪岙。…[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一居民点俗称水芹漕,故名水芹村。村民主姓林,清康熙年间(1662-1722)从福建迁入。1949年8月称柴桥乡一村,1953年10月称镇东乡五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期间芦江河称芦花港,先祖在此筑宅繁族,遂以芦江作村名。以村委会驻地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嗺西岙溪坑是后所村源头之一。每逢大雨沙石俱下。杨姓氏族定居后,遂名该溪流为“杨沙溪”,建国后正名“沙溪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按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此地在明代属穿山场(即盐场),后修筑后所城,城成后调后所军在此镇守,遂名后所。因以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早在明代前,此地名“穿山场”。“场”即“盐场”也。北宋期间王安石嘱民在穿山凿三窟为碶,从而使芦花港捍浦为河。当地群众为纪念王安…[详细]
东山门村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在册户口共1632人,全村共分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8人,村民代表共35人,正式党员共 50人,预备党员2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处东山门西侧,旧称西山门,1956年建同盟高级社,后将“同盟”沿作村名。”盟“即盟友之意。…[详细]
岭下村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西南约六公里,其三面环山,西面有瑞岩寺森林公园和瑞岩寺水库,西南有狮子岭通往春晓镇,南面有海拔544米的大岙山及炮台岗,…[详细]
河头村距北仑中心城区10.3公里,柴桥主城区西南4.6公里,它南北均靠山,穿咸线依村而过,通往九峰山旅游区的道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960户家…[详细]
柴桥街道久勤村位于北仑城区东南,柴桥城区西南2.3公里的穿咸公路边,由四个自然村组建为行政村。全村共有362户,在册人820人,外来人口300个,现有…[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村村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宁波经开区)柴桥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主姓郑,分中、东、西三房,属西房,住宅居东、中两房之后,另外南有前郑,故称此为后郑。后沿作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郑氏长子(即东房)住址,位于中、西两房之前,故称前郑。后沿作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隆庆年间其中一郑氏支族分迁于此,由于郑氏望族瓜瓞延绵,每一行辈列为一房,此为东边第六房,遂名。后沿作村名。…[详细]
大溟村地处柴桥街道东南方向,靠近双石人山脚下,是一个3面环山、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村落,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84亩,共有户数424户,965人口,村两委…[详细]
柴桥街道四合村位于新碶东南10.2公里,柴桥西南3公里。辖有群力、里隘、朱家漕和麟角湾4个自然村。四合村现有常住人口1462人,664户。村庄主要以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