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齐海乡 | 隶属:上蔡县 |
行政代码:411722209 | 代码前6位:4117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4.8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9万人 |
人口密度:约5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清咸丰年间,齐楼、海子、小王庄联合筑寨,因齐楼村大,海子村人多,取名齐海寨,后寨废,称齐海。
齐海乡位于上蔡县城东城乡结合部,面积58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51804人,其中劳力25000人,耕地6.17万亩,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物畅其流,省际公路331穿境而过,乡村道路交织成网。这里的环境优美而宽松,人们勤劳而守信,是发展经济的一片热土。
截至2005年8月底,全乡农业总产值894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1亿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家,财政收入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8元。
清咸丰年间名齐海,始有齐海之名。
清分属蓍阳图阳岗里、洪水图东洪里、兴蔡图蔡岗里、贯五图五龙里。
1931年属第七区阳岗乡。
1941年分属东洪乡、蔡杜乡、洙湖镇。
1949年分属东洪区、五龙区、周庄区、塔桥区。
1950年属申庄。
1952年属展庄。
1956年属五龙中心乡。
1958年属五龙人民公社。
1962年属申庄人民公社。
1966年更名齐海人民公社。
1977年把齐海公社的石桥、王庄、宋庄、穆庄4个大队和东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咸丰年间,筑寨,取名蔡兴寨,附近民众居住此避乱,人口逐渐增多,集市由南头随之移至蔡河两岸,1949年称蔡河南岸集市为集南。…[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咸丰年间,齐楼、海子、小王庄联合筑寨,因齐楼村大,海子村人多,取名齐海寨,门额蔡兴寨,后寨废,改称齐海。…[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牛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牛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魏、何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村名魏何庄,后因何姓贬嗣,魏姓在村西杜沟之上建桥一座,改村名魏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李丙带领家族人员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李丙庄。简称李丙。…[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搭起庵棚谋生,故名马庵。…[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杨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为杨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位于一东西向土岭南侧,取名阳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三年(1370),柴、冀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柴、冀二姓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三年(1370),班、刘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班庆、前刘、后刘三个村,后并为一村,以姓氏命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汪氏从本县东洪乡榆树园迁此定居,故名汪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起初有家姓朱的人家在村前西南修了一座庙,叫朱爷庙。随着岁月推移,后来人们都称朱庙。现姓朱的已经贬嗣。但人们仍称朱庙。…[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翟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