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朱里镇 | 隶属:上蔡县 |
行政代码:411722105 | 代码前6位:4117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3.9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90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古时,朱、李两姓人家在上蔡至周口的官道旁开店经商,人称朱李店。后朱氏后裔朱胜非官至南宋宰相,此地为朱胜飞故里,故名朱里店,简称朱里。
朱里镇位于上蔡县城东北21公里处,北邻周口商水县,西望漯河市郾城县,居三市三县交界处。商桐(商丘一桐柏)公路穿境而过。全镇25个行政村,7万人,耕地9万亩,辖区面积83.95平方公里,交通发达,通讯快捷,民丰物阜,自古为豫南商埠重镇。1995年撤乡建镇,1997年4月被河南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0年又被确定为河南省建设试点镇。该镇依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和面粉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有面粉厂5家、面粉作坊60家,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
该镇狠抓集镇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9条商贸街,形成了“三纵六横”的格局,建成了占地1.6万平方米的具有古典建筑风格
2024年11月,朱里镇被确定为驻马店市特色乡镇(现代农业型)。
2024年7月,朱里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原称朱李店,后称朱里店。
再后简称朱里。
清分属武扶图武津里、扶台里,遵化图遵治里、安化里,武乡图赵武里、张乡里,商水县。
1931年第七区(东洪)扶台乡、武津乡。
1941年属武津乡。
1948年洪河县朱里区。
1949年分属上蔡县后属东洪区、东岸区。
1950年称十一区(朱里)。
1956年称朱里中心乡。
1957年称朱里乡。
1958年成立朱里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朱里乡。
1995年撤乡设朱里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朱、李二姓始居,因地处陈州至汝南郡古官道房,又临洄曲河渡口,开店设铺营生,得名朱李店,至南宋初年,村人朱胜非官居右仆射,以朱胜非故里,改村名为朱里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迁此时,在故寨旁建村,故名古寨刘,后演为古刘。…[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关姓兄弟二人自今东岸乡关庄迁此分南北两地建村,此村居北取名后关。…[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姓黄的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故取村名大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贾姓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古洄曲河南北两岸分别建村,以位于南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贾姓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古洄曲河南北两岸建村,以位于北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郏姓居此取名郏庄,清·道光年间,为防世乱,筑寨,称中和寨,俗称郏庄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捌子杨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罗、冯两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罗冯。后冯姓绝嗣,改村名为罗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只有姓乔的,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姓李的,取村名乔李。…[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代张、黄两姓,张姓人多,于古洄曲河北岸建村,取名顺河张,后洄曲河干枯,村民饮水困难,黄氏老人提议掘井一眼,人称老黄井,更名为老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元年(1644),梁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梁庄。后因重名,更名为东梁。…[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五年(1372),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地势洼坡,取名坡杨。…[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元年(1723),白姓自今东岸乡白堂村迁此建村,以村中多柏树,取名柏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张、王二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于扶苏台右侧,取村名为扶台。…[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区域内有周庄、赵庄。明洪武四年(1371),周赵两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别建村,分别取名周庄、赵庄。取两村名第一个字名周赵。…[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小河旁建村,架桥一座,取名周家桥,后简称周桥。…[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迁来一户姓高的,形成村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董姓家谱云:明初,董姓自山西蒲洲迁此建村,取名大董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来几户姓田的,形成村庄,以姓氏取村名田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氏兄弟二人迁至杞县,后有一支从杞县迁蔡至此,生五子。五子死后埋在一个坟院,在坟院东,故取名东伍张。…[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很早前村南有两座火神庙。一座是姓朱人建的,一座是姓张的人建的。后取村名双庙。…[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霍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霍家庄,后简称霍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十八年(1661),贾姓自今本乡魏庄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顺治年间,段姓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形成村庄,取名段庄。清同治元年(1862),为防避世乱,筑寨称段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