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鲇鱼山街道 | 隶属:商城县 |
行政代码:411524002 | 代码前6位:4115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代码:豫S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94.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49万人 |
人口密度:约6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山形似鲇鱼,得名鲇鱼山。以鲇鱼山命名。
鲇鱼山街道。1971年置鲇鱼山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公里。面积94.3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鲇鱼山、大碑、新华、下马河、马岗、欧楼、柿子园、平塘、闵湾、紫云山、龙潭、石牛、木头河、杨楼、匡店、庙岗、土门、陈畈18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油毡、砖瓦、石灰、石料、陶瓷、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
清顺治三年(1646)属河清里。
宣统三年(1911)分属城、安、平区。
1932年分属赤城县城关区,瞿畈区苏维埃。
1941年分属中山镇和独山、三义、双梅乡。
1948年分属城关、钟铺区。
1951年分属十一区(瞿畈)二区(杨桥)。
1958年分属越美、超英公社。
1962年分属瞿畈、城关公社。
1971年社址由翟畈迁至美人岗,称鲇鱼山公社。
1983年改称鲇鱼山乡。
2024年改设鲇鱼山街道。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靠近灌河,涨洪水时河内漂有许多木头,得名木头河,村以河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康熙年间熊姓为纪念本族一贞洁女子,建一座贞节碑,称熊大碑,简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攻打商城,守城明军乘隙擒其爱妻姬杀于城下。后传张献忠收姬尸体葬于此岗,故名美人岗。…[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河两岸陶姓居多,故名。2024年设立陶家河社区居民委员会,属鲇鱼山街道办事处。…[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华”寓意建设新中华之意,故名。清宣统三年(1911)属城区。1941年属中山镇第十三保。1948年属城关区。1951年属十区七里岗乡。1958年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嘉庆八年商城县志载:“北乡则有枚上保之十里铺集距城十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和谐”寓意居民和谐相处,幸福生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寓意通过社区共同努力,让居民幸福生活。2024年4月设立幸福社区居民委员会,属鲇鱼山街道。…[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早年欧姓在此建楼房居住,故名。清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二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十一区欧楼乡。1958年建欧楼大…[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蚂蚁岗。相清朝有一马天官死后葬此岗上,后改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西一山形似鲇鱼,得名。1970年修鲇鱼山水库,村废迁现址,沿用原名。…[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早年区域内种有柿子园,故名。1941年分属中山镇第十七、十九保。1948年属杨桥区。1951年属杨桥区墩塘乡。1958年建墩塘大队,属超英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山上有庙,进香者甚多,香烟缭绕如云,日照呈紫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临下马河,故名。清宣统三年(1911)属城区。1941年属中山镇第十九保。1948年属城关区。1951属杨桥区下马河乡。1958年建下马河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陈姓在平畈之地建村居住,得名陈畈。后建鲇鱼山水库,陈畈淹没,村名仍沿用陈畈,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东一土山,南北高,中间低,状似门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区域内一岗上建有庙,称庙岗,故名。1962年析匡店大队西部建庙岗大队,属翟畈公社。1971年属鲇鱼山公社。1983年改为庙岗村民委员会,属鲇鱼山乡。2…[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嘉庆年间成集店,称匡家店。原址水库淹没,1970年迁现址沿用原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末杨姓始居,村旁有两口塘,名杨平塘,简称今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闵姓从江西迁此,故名。清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二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十一区龙潭乡。1958年建闵湾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附近有一水潭,水深幽暗,称之为龙潭。清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双第四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十一区龙潭乡。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南临小河,河旁一石,形状似牛,名石牛,村以石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杨姓迁此,1928年建土楼,故名。1974年拆龙潭大队西南部,建杨楼大队,属鲇鱼山公社。1983年设杨楼村民委员会,属鲇鱼山乡。2024年属鲇鱼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