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杨集镇 | 隶属:沈丘县 |
行政代码:411624112 | 代码前6位:4116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6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明、清时称北杨家集,因居民以杨姓为主,故称杨集。为与冯营乡的杨集区分,更名北杨集。
北杨集乡位于沈丘县的东北边缘,西与卞路口乡相连,南与洪山乡、新安集镇接壤,东与安徽省界首市相望,北与郸城县宜路镇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9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总人口46822人。
北杨集乡水资源丰富。新老蔡河流经境内,全长17公里,支流23条,全长60公里,水壤面积4400亩。建有桥、闸250座,有深井800余眼,基本达到50亩一眼井,排灌条件良好。
北杨集土质肥沃,对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过去北杨集乡由于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低下,1987年人均占有粮食仅为259斤
1949年前,为与沙南杨集区分,县政府正式定名为北杨集。
1949年恢复沈丘旧制,杨集为宜路区。
1951年原宜路区大部分划归郸城县,北杨集仍属沈丘,北杨集为六区。
1955年撤销六区,建立北杨集、卞路口两个中心乡。
1956年中心乡改为中型乡。
1958年5月又改为乡,9月取消乡,成立北杨集人民公社,10月改为北杨集管理区。
1959年改为北杨集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北杨集人民公社,划给新安集、白集、纸店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清时称北杨家集,因居民以杨姓为主,故称杨集。…[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隆庆六年(1572),杨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南宋时金兵在此扎营,故名杨营。1772年杨姓外迁只剩1户,崔姓从淮阳崔庄迁此,李姓从新安集小李庄迁…[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打渔王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北杨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阁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北杨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隆庆六年(1572),倪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奉旨迁此居住,命村名为倪庄。清顺治四年(1647)胡氏从白集胡桥迁此同住。清宣统二年(1910),为防匪患…[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于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北杨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二年(1863),谷氏先祖从本乡大谷庄迁此居住,取名谷庄。清光绪十一年(1885),孟氏先祖从本县今新安集镇迁居此地,先祖兄弟2人,兄住西庄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隆庆六年(1572),贾氏从山东枣林庄迁至今新安集镇贾楼。因怕大蚂蚁蜇咬,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从贾楼迁此居住,故名贾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小郝庄。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王氏先祖从洪山庙的王老家迁此与郝姓同住,改称王郝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四年(1647),谷氏家族从山东枣林庄迁此,来人是个哑巴带1穗谷子,取名谷庄。清光绪四年,谷氏人丁兴旺,后兄弟8人分开居住,3兄弟在西庄名小谷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隆庆六年(1572),林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取名林庄。清末,为了抵御匪患在村周围挖沟建寨,故村名改为林寨。…[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三年(1490),赵氏从山东益州迁居河南赵寨居住。明末,从赵寨迁至此地居住,因此地有座小桥,故名赵桥。…[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九年(1652),毛氏从毛老庄迁此居住,为防匪患在村周围挖沟建寨,故称毛寨。清同治十一年(1872)寨毁,由毛帅天带领群众重新修寨,改称天西毛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天命年间(1616),卞姓从今卞老家迁居此地,故名卞庄。清康熙五年(1666),卞氏族人分居另建小卞庄,故改称大卞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四年(1647),单氏家族从山东枣林庄迁至单老庄。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从单老庄迁此,以磨油为生,取村名单油庄,后以谐音改名为单尤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此地就有吴氏家族在此居住,名吴庄。明隆庆六年(1572),王氏家族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同住,改名王吴庄。明万历五年(1578)韩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同…[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隆庆六年(1572),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王竹园。清康熙年间,王姓分支从王竹园迁此村东建村,取名北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此地原为马姓居住,因村东有座奶奶庙,村名马堂。康熙年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更名为马李堂。民国时期居民在村庄筑寨。1949年寨毁。1980年小…[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四年(1647),梅氏先祖从山东枣庄迁此建村,取名梅庄。清顺治十年(1653),刘氏先祖从本乡刘腰庄迁此同住,改村名为梅刘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