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北城街道

地名:北城街道隶属沈丘县
行政代码:411624002代码前6位:411624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车牌代码:豫P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35万人
人口密度:约104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位于县城北部而得名。

基本介绍:

北郊乡地处城乡结合部,三面环绕沈丘县城,漯(河)界(首)公路,省道207,项(城)界公路,商(丘)临(泉)公路,漯界高速五条公路穿境而过,村间公路交织成网,交通运输四通发达,投资环境优越。现辖27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72个村民组,回汉杂居,2001年底总人口50057人,耕地4266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048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郊乡已形成了以筛网罗底、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烟花爆竹、油泵油嘴为主的行业优势,特别是木工机械、烟花爆竹、筛网罗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基地。2001年底,全乡共拥有产值50万元以上的企业37个,入库税金265万元。

北郊乡地势平坦,

+查看详细北城街道概况>>

历史沿革:

1958年属白集人民公社。

1962年属槐店回族镇。

1965年属北郊人民公社。

1983年属北郊乡。

2006年撤销北郊乡,设立北城街道、东城街道至今。

沈丘 中华槐园
祥和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祥和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北城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张庄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刘楼。清嘉庆17年,张姓从槐店镇迁此,不久刘姓迁走,只有张姓,遂改村名为张庄。后来槐店市民张凤山为其妻在此租地建一座节孝牌坊,为了区别同名村改为牌…[详细]

大吴庄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吴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先辈吴承方率全家建庄,故名吴庄。因距离槐店(旧址)八里又称八里吴。后因村落发展,规模较大,又名大吴庄。…[详细]

北马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马姓从江苏南京随李自成义军迁此,最初住在西马营(现归淮阳县),后兄弟二人分家,弟移居此地安家,其弟名叫马二奎,此地原名朝凤庄,是一个名为李朝凤的…[详细]

南王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鉴于王姓族谱,清中期(1776-1839)从王营迁此建庄,取名王庄;1951年为区别同区域的同名村,按方位得此名为南王庄。…[详细]

王营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姓原籍山西省耀州三原县朱家湾三槐堂,后奉旨来河南驻守陈州紫荆台王老家。明初,王姓来祖王普率全家从紫荆台王老家迁此建庄,取名王营。…[详细]

崔楼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崔姓由山西汾阳迁到今河南省郸城县崔老家村。明末迁此,建村并建楼房,故取名崔楼。后来王姓迁入。…[详细]

北范营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前期,范姓先祖范宣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范营。…[详细]

西孙楼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原名许店。有孙姓人入赘,人财兴旺,建有楼房,一时影响颇大,改称孙楼。民国时期,为和附近同名村区分,按方位改称西孙楼。…[详细]

前寨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初年,金国派元帅兀术率兵又一次进犯河南,在沙颍河沿岸扎营80多个,该地为兀术的帅营,驻地称兀术营。明末,刘姓从山西迁此建庄,修筑寨墙,得名前寨。…[详细]

焦柳营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末,柳姓在此定居,建立村庄,取名柳营。清末豆姓迁入,柳姓他迁,但柳营名称不变。焦营原为呼姓居住,村名叫呼庄,后焦姓迁入,人财兴旺,不久,呼姓全部迁走…[详细]

大辛营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辛姓一家从山西洪洞迁此建庄,故称辛营。来祖有3子,第三子另辟一地建村,称小辛营。本村改称大辛营,后有胡姓迁居于此。…[详细]

申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咸丰年间,申姓从沙颍河南岸迁此,因人丁兴旺,遂建一庄,取名为申庄。…[详细]

王寨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初名宋家店,后又迁入丁姓称小丁庄,继而王姓迁入,人丁兴旺,王家势力渐大,为防匪患和宋家店、小丁庄一起筑寨,称之王寨。…[详细]

高门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顺康年间,高姓奉旨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始称小高庄。后家业兴盛,建有高大门楼,十分醒目,逐渐称之为“高门”,高门村因此而得名。…[详细]

腾营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年间,腾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在此建立村庄,取腾和营为村名。后腾氏遁迹,其间有一户尹姓官员改腾营为尹大庄,未成,仍称腾营。…[详细]

苏楼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苏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庄,建村时盖有楼房,因而定名苏楼。后来,村民筑寨防患,又取名双和寨,后因未叫开,仍称苏楼。后有豆姓、史姓、周姓迁入。…[详细]

小辛营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辛姓从大辛营迁此建庄,和大辛营相比规模较小,故称小辛营。后于姓和孙姓等陆续迁入。…[详细]

郭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末,郭姓从东郭庄迁此,因人丁兴旺,遂建一庄,取名郭庄。…[详细]


还有19个地名与北城街道同名:

查看全部20个北城街道>>



以下地名与北城街道面积相当:
到北城街道必去著名景点

北城街道相关名人

北城街道特产与美食
北城街道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