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郏县 > 长桥镇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

地名:长桥镇隶属郏县
行政代码:410425105代码前6位:410425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5 邮政编码:467000
车牌代码:豫D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52万人
人口密度:约70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末邑人李天官和襄城县黄柳村人结亲,来往不便,遂在村西二里处修建石桥。村在桥东,故名东长桥。

基本介绍:

地处中原腹地的长桥镇位于平顶山市北部,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距郏县县城10公里,是郏县的农业大镇之一。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9万亩耕地,5.1万口人。

长桥镇交通通讯便利。洛(阳)-界(首)公路、前(凌堂)-石(台村)公路两条省、县道横穿东西,郑(州)-南(阳)公路西线沿境西北而过,东距平禹铁路6公里,距107国道公路14公里。2004年开建的柏(坟周)-堂(街)路和即将建设开通的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拉近长桥与郑州、平顶山等大城市的距离。省、县、乡三级道路纵横交错,村村通柏油路。通讯设施已全部开 通。

长桥镇水电资源充足。北汝河沿境南流经东西

+查看详细长桥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7月,长桥镇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冯赞故居

冯赞故居位于郏县长桥镇窦堂村,年代为清。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窦堂孝子坊

窦堂孝子坊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窦堂村,清代建筑,横跨于该村东西大街之上,坊为红石建造,宽8.35米,厚2.8米,占地面积23.4平方米,梁下有两块青石匾额,上块书“孝子坊”三个大字,款为“

历史沿革:

1952年设八区(长桥)。

1958年成立长桥公社。

1984年改设乡。

1995年改置镇。

郏县文庙
东长桥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秦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秦庄。明末,李天官和襄城县黄柳村人结亲,往来不便,在村西二里处修一石桥,本村在桥东,故名东长桥。…[详细]

豆堂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豆堂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刘楼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刘姓迁此建村,后盖楼房,故名。清代属富梨保。1929年属东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三教堂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详细]

渔陈西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初陈姓迁此,以打鱼为生,取名渔陈。1979年分置,村西为渔陈西,村东为渔陈东。…[详细]

渔陈东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陈姓迁此,以打鱼为生,取村名为渔陈。1979年析置渔陈东、渔陈西。…[详细]

老李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迁此建村于此,取名李庄,为区别小李庄,故名。…[详细]

李光明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光明于老李庄迁此建村,故称李光明,亦称后李,后又为区别于老李庄,改称小李庄;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复村名为李光明。…[详细]

兴店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多有盐店,得名“行盐店”,讹称行阳店,后演化为“兴店”。…[详细]

王老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白胡苍须,人称王老人,取村名为王老人庄,后简称王庄,1982年更为今名。…[详细]

坡河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侯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侯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依坡建村称坡侯;民国年间又因东临吕梁河,更名为坡河。…[详细]

坡赵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赵姓迁居河边坡地建村,故取村名坡赵,后演化为小赵庄、赵庄,1982年回复原村名。…[详细]

郑桥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郑姓从坡河迁此,在村西吕梁河上修一石桥,改村名为郑家桥,后简为今名。…[详细]

大李楼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最早来此建村,并盖有楼房,取名王楼;清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为王姓门婿,因村西南角有个大梨园,改村名古梨园;后李姓人口增多,又建有三层大楼,…[详细]

后洼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姓迁此建村于低洼处,取名后马洼,简称后洼。…[详细]

前凌堂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凌氏家谱》载:明天启年间,凌姓从郑州凌岗迁此,居于菩萨堂之南,称前凌堂。…[详细]

后凌堂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与菩萨堂建村,名灵堂;后村南有“前凌堂”此村得名“后凌堂”。…[详细]

瓦厦吴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吴姓逃荒至此落户,村西大坑沿柳树较多,吴姓用柳树制瓦闸子为生,故名瓦闸吴,后演为瓦厦吴。…[详细]

时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时姓从禹州迁此建村,故名。清属贵梨保。1929年属东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长桥…[详细]

阎楼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姓最早建村,曾名朱御史庙;明初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后盖有楼房,取名阎楼。…[详细]

花里赵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地势低洼,荒无人烟,取名荒里赵,后讹为花里赵。…[详细]

李程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程庄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坡马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马姓从城内大桑树路迁此,居坡地故名马庄;1982年,因同李口马庄重名,改为坡马村。…[详细]

王风梧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风梧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确李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氏墓碑载:李姓兄弟二人从汝宁迁至确山县,清乾隆十二年又从确山县确李村迁此建村,故名确李。…[详细]

石羊赵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赵姓迁此建村,继之杨姓迁此,并在村头建石羊一座,故名石羊赵。…[详细]

罗沟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罗姓先迁于此建村,并因村中有条南北沟,取名罗沟。…[详细]

东谷刘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氏祖碑记载:明初刘姓从山西彭城与谷姓同时迁此。…[详细]

西谷刘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从山西彭城迁此,取名古刘,村西刘秀庙碑记有“古刘”二字,后因村东“谷刘”,演为今名。…[详细]

黄庄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黄氏家谱》记:明初黄姓从龙泉寨迁此居住,原村名魏家小店,于清康熙年间,改为黄庄。…[详细]

龙泉寨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居于龙潭寺旁,取村名龙潭寺;清初(1644-1662)筑寨时,挖清泉一眼,遂改村名为龙泉寨。…[详细]

西长桥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徐、杨、郭、窦、冀等姓迁于蓝河入汝处建村,清中期因建红石桥,取名长桥,位于长桥村西部,故名西长桥。…[详细]

楼王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王姓迁此建村,因制作的耕地楼很出名,取名楼王。…[详细]

双槐赵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赵姓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此,为不忘老家,来时栽两株槐树于村东、西两端,得名双槐赵。…[详细]

白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有白姓从雨霖头迁此建村,得名白庄。…[详细]

长桥镇特产

坡河萝卜

坡河萝卜是河南省平顶山郏县长桥镇郑桥村的特产。“坡河萝卜”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坡河萝卜”口味好、品质佳、绿色环保。坡河萝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距河南省郏县城东30里的长桥镇,有一个名叫坡河的村


还有2个地名与长桥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长桥镇面积相当:
到长桥镇必去著名景点

长桥镇相关名人

长桥镇特产与美食
长桥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