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

地名:黄道镇隶属郏县
行政代码:410425107代码前6位:410425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5 邮政编码:467000
车牌代码:豫D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9万人
人口密度:约26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传村北有庙,庙中黄老道文武双全,远近闻名,故名黄道。

基本介绍:

黄道乡位于郏县西北部11公里处的大刘山腹地,北与禹州市神后镇相连。全乡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人口2.2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

该乡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供应充足.境内郏景公路南与洛界公路相接,北与许昌市神后镇相通;前石路东连许南公路,西与207国道交汇。拥有程控电话、长途直拨、移动通讯等现代化通讯设备,现有3.5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1座。全乡矿产资源丰富,原煤储量为4亿吨,石灰岩储量为9亿吨,硬质粘土储量为1500万吨,铝石储量为2300万吨,镁石储量为500万吨,焦宝石储量为500万吨。 境内风光秀美,文化古迹、旅游景点众多,有刘山晚翠、钧

+查看详细黄道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黄道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黄道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7月,黄道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刘济墓

刘济墓位于郏县黄道镇谒主沟村,年代为明。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齐圣庙

齐圣庙位于郏县黄道镇前谢湾村,年代为明、清。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道赵家大院

黄道赵家大院位于郏县黄道镇黄道南村,年代为清。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步兵第58师坦克团黄道旧址群

步兵第58师坦克团黄道旧址群位于郏县黄道镇黄北村、前谢湾村、纸坊村,年代为1969。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8年设黄道乡,属六区。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设乡。

2008年改置镇。

郏县文庙
黄道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79年黄姓从东黄道迁此,因在黄道南部,故名黄道南。…[详细]

黄道北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因村北有一庙,庙里有一道士黄老道文武双全,远近闻名,故名黄道。1979年分置黄道北。…[详细]

老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赵姓迁此建村,取名赵老庄,后简称老庄。…[详细]

石望河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李自成与孙传庭战台岭交战,孙传庭在河边战败,故名十万河。因“十万”与“石湾”谐音,渐讹为石湾河,后改为石望河。…[详细]

谒主沟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村前此地沟深荒芜,常有野猪出没,俗称野猪峪,建村后取谐音为今名。…[详细]

大桥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附近村民及香客集资,在此沟上建起一座三孔青石桥,桥长17米,宽4米,高10米。民国初在桥北建村,取村名“大桥”。…[详细]

西黄道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姓从东黄道迁此,因位于黄道西部,故名西黄道村。…[详细]

门沟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门姓从蔡庄迁此,建村于沟旁,故名门沟。…[详细]

山前李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建村于山前,故名山前李。…[详细]

纸坊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有造纸作坊,故名纸坊。…[详细]

王英沟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王英在望月沟旁建村,故名。清代属黄道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六区(苏坟)。1947年属苏坟镇。1948年属六区(茨芭)。1958年属黄…[详细]

前谢湾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谢姓从登封县谢家窑来青龙河湾处建村,故取名谢湾。后因迁往青龙湾南岸取名“前谢湾”。…[详细]

后谢湾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谢姓从青龙河南岸的谢湾(前谢湾)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黄道镇面积相当:
到黄道镇必去著名景点

黄道镇相关名人

黄道镇特产与美食
郏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