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沟营镇 | 隶属:西平县 |
行政代码:411721101 | 代码前6位:4117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73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唐代境内有沱沟、红沟、粉沟、滚沟、石界沟5条沟,故名五沟。明末李自成义军由汝、蔡进五沟,在此扎营,得名五沟营。
五沟营镇位于西平县城东北15公里 , 东与郾城县接壤,南和上蔡县毗邻,人称“ 鸡鸣闻三县” 。全镇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辖11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人口 4.2 万人。
五沟营地理位置优越,虽经沧桑巨变,但五沟营一直是自然村密集、人群集中的地方,历史上洪河、淤泥河的水上运输十分活跃,五沟营镇成为兵家屯兵、客商经营的好地方。康熙九年有山西盐商到此创建山西会馆,建戏楼多处。许多贤达客商迁居于此落户经商至今。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商家的避风港,商业昌盛,漯河及外地商人云集于此,日有五万余人出入交易经商,百业俱兴,被誉为“水旱码头”,“ 小上海”也从此闻名千里之外。
五沟营
2024年12月,五沟营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五沟营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唐称五沟。
明称五沟营,始有五沟营之名。
1912年属郾城县东南区。
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
1956年分设五沟营、刘店2个中心乡。
1958年分属跃进、超英2人民公社。
1959年属老王坡人民公社。
1962年从老王坡人民公社析出,成立五沟营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五沟营乡。
1995年设五沟营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寇姓人氏迁此建村,以开店做生意为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袁姓人氏在此建村,故名。1912年属西平县留册保。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盆尧区(二区)。1951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木栅渡口,白通晚阻,以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传说,故名刘拆桥,后因避圣讳,更名为留册桥。…[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崔姓人氏迁此建村,因村庄规模较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曾有一泉,称为龙泉,并建有一寺名曰龙泉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末年,有一姓王的州官在此建筑楼阁,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洪河故道围绕两面,其常姓人氏在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五沟营集镇北部,称北街。原属郾城县东南区。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1951年属郾城县九…[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赵姓人氏在此建村,紧靠原洄浀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居民多为陈姓,靠近老王坡,且村中原有道南北寨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康姓人氏始居此地且建村较早,取“康庄”二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丁、崔两姓为主,故名。1912年属郾城县东南区。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1951年属郾城…[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丁、王二姓居多,故名。1912年属郾城县东南区。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1951年属郾城县…[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吕姓所建,李自成曾在五沟营驻二营,设一哨,哨即在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地处五沟营集镇东部,称五沟营东街。原属郾城县东南区。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1951年属郾城…[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五沟营集镇南部,原为五沟营南街。1912年属郾城县东南区。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郑姓兄弟迁此建村,分前后两村,在后,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