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西周时为柏皇氏后裔封地。春秋为柏国,为彰显历史文化,保留地名文脉,故以“柏城”名之。

《汉书·地理志》西平县注引应邵曰:“故柏子国也,今柏亭是。”《西平县志》记载:西平县有柏亭,今县城西门外一里许,玄武庙即其旧址。为彰显历史文化,保留地名文脉,以历史地名“柏亭”命名。

西周时为柏皇室后裔封地。春秋称柏国,文化蕴藏丰厚。为彰显历史文化,保留地名文脉,取“柏国文苑”之意命名。

唐代境内有沱沟、红沟、粉沟、滚沟、石界沟5条沟,故名五沟。明末李自成义军由汝、蔡进五沟,在此扎营,得名五沟营。

明中期,权姓人氏始居此地,称权堂。明末设过路店,名为权家店。清咸丰十年(1860)筑寨,易今名。

唐宪宗元和年间(前814),唐将李愬平蔡,败吴元济于嵖岈山,攻取冶炉城,文城故城与冶炉城东西毗连,当时亦为李愬驻兵据点,因李愬官军出师即胜,故名师灵。

明洪武三年(1370),常姓等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地处伏牛山余脉,村庄建在出山口,得名出山。

清同治五年(1866)筑寨,名永保寨,又名盆窑寨。因该地居民多以烧窑制盆为业,习称盆窑,窑与尧谐音,谐音演变“尧”代“窑”,名为盆尧。

“嫘祖”,又名累祖,《山海经》中写作雷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明朝末年,有移民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宋姓居多名胜宋。清同治八年(1869)筑寨易名和合寨,在寨内起单日集,因集声名广播,宋姓居民弃胜宋,抛和合,惯称以宋集,沿用至今。

此处有唐代二郎庙,村以庙名。

重渠村位于柳堰河两岸,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汝南志》、1934年《西平县志》记载:“元大德年间,知县李不作于柳堰河上建桥。正德年间乡民张干、张贵昌以石而高大之,桥长九丈,宽一丈七,高二丈,为西平境内著名大桥,因同一水渠上两桥并行,故取名重渠桥,村以桥名,故曰重渠。”。

人和火车站,1912年建成投用。1962年以“人和”命乡名。

据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汝南志》记载,谭家店,原为过路店,因东有西平县城,西有合水出山,从县城西行必经此地,路边有店,后渐成村,因谭姓居多取名谭家店。清同治元年(1862)筑寨,称谭店寨,后寨废,称今名。

据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汝南志》记载,古时有卢姓人氏在此建村,村中曾有一庙堂,名为卢家庙。1934年《西平县志》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筑寨,名云庄寨”。后演变为芦庙。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