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林镇 | 隶属:正阳县 |
行政代码:411724106 | 代码前6位:4117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0.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明洪武年间,胡杨二姓从外地迁此,因此处是正阳到罗山的过路店,且西有大片柏树林,名大林店。据明嘉靖《真阳县志》载:“大林店,县南九十里,有集。"1950年简称大林。
一、基本概况
大林乡地处淮河北岸,东与息县相邻,南与罗山相望。全乡辖17个行政村,364个村民组,10389户,总人口4万余人。拥有土地面积13万多亩,其中耕地面积11万多亩,人均2亩。
二、特色经济
1、优质稻开发
全乡6.5万亩水稻全部实现了优质化,其中杂交粳稻20000亩,总产达2750万公斤。
2、畜牧业开发
发展养鹅专业户1000户,年出栏商品鹅50万只,建立了20个商品鹅繁育基地。大力种植黑麦草、莴苣、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等。
3、精米加工
立足资源优势,建立3个大型精米加工厂,年产优质大米3500
2024年12月,大林镇入选2024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4年11月,大林镇被确定为驻马店市特色乡镇(乡村旅游型、现代农业型)。
明、清属塘上、新兴、礼庄3保。
1921年属三区。
1945年分属潘店、铜钟2乡。
1949年分属铜钟、陡沟2区。
1956年分属漫塘、姚楼、康店3个中心乡。
1957年改属漫塘、铜钟、皮店3乡。
1958年属东风(铜钟)人民公社。
1961年分属铜钟、大王庄、钱寨、涂店4公社。
1962年属铜钟人民公社。
1966年成立大林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大林乡。
2007年撤大林乡建大林镇。
区划代码:~1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胡、杨二姓从外地迁此,因此处是正阳到罗山的过路店,且西有大片柏树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1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江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处河湾,名江湾埠。后演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区域内村庄多沿淮河,故名。清属塘上保。1921年属大德乡。1932年属大林联保。1945年属潘店乡。1951年属大林乡。1956年属漫塘中心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孙姓从孙大门迁此,因其排行第十,故名十门。…[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蔡姓从湖北麻城迁此,故名。明属塘上里。清属塘上保。1921年分属盼佳乡和建设乡。1932年属大林联保。1945年属潘店乡。1956年属漫塘…[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彭姓从湖北麻城迁此,故名。清属塘上保。1921年属改良乡。1932年属漫塘联保。1945年属潘店乡。1951年属皮店乡。1956年属漫塘中…[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钱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筑有寨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姚氏兄弟从湖北麻城迁此,故名。清属塘上保。1921年属兴仁乡。1932年属皮店联保。1945年属潘店乡。1951年属姚庄乡。1956年属漫塘中心…[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村中有两棵大柏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傅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村西有塘,且水常漫出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范姓从湖北麻城逃荒至此,名范庄。因此处是过路店,称范家店,后演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涂姓从涂店迁此,名涂庄。后筑楼,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涂姓从湖北红安县迁此,开店,名涂家店,后演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叶姓从外地迁此,因村北建有庙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本地一汤姓女子,结婚无子女。临终前,拿出财产建一庙,村民称之为汤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李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并筑寨,名李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冷姓从湖北麻城逃荒到此,因村东有冢子,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