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熊寨镇 | 隶属:正阳县 |
行政代码:411724105 | 代码前6位:4117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2.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原为真阳(正阳)至明港的过路店,清康熙十五年(1676)因官府建“仓廒”6间(储存百姓交的税粮,近似今粮管所),命名增益店。清末熊姓筑寨,改称熊家寨,后简称今名。
一、基本情况
熊寨镇位于正阳、汝南、确山、信阳两市四县结合部,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6公里,西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17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8公里,东距县城15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22个村民组,7018户,26757人,7.3万亩耕地。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次排名全市前三十强,并被确定为全市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重点建设镇和省级科技示范镇。
二、经济特色
1、种植业
小麦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 1731万公斤。油料年产量超过1754万公斤,花生年均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2002年烟叶和甜叶菊种植面积达到1
2024年9月,熊寨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4年11月,熊寨镇被确定为驻马店市特色乡镇(现代农业型)。
清康熙十五年(1676)名增益店。
清末名熊寨。
清属正阳、归化2保。
1921年属四区。
1945年分属宋店、胡冲2乡。
1947年为增益乡。
1949年属熊寨区。
1956年分属熊寨、梁庙、胡冲3个中心乡。
1958年为熊寨乡,同年8月成立工农(熊寨)人民公社。
1961年为熊寨区。
1962年复为熊寨人民公社。
1983年改设熊寨乡。
1996年改设熊寨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康熙十五年(1676),官府建仓库六间,命名增益店。咸丰年间,为防匪盗,熊家大户熊占敖带人挖沟筑寨,称熊家寨,后简称熊寨。…[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初期,有户宋姓人家在路边开一小店,名宋家店。1949年更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崔姓从湖北麻城迁此,故名。明属真阳保。清属正阳保。1921年属颂佳乡。1932年属宋店联保。1945年属宋店乡。1947年属增益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6年开封下放知青在大高寨旁新建居民点称农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建有楼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王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村西南有一大水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刘姓从湖北麻城迁此,村人以烧制瓦、盆、罐为生,日久成塘,遂以此名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魏姓从湖北麻城迁此,故名。明属真阳保。清属正阳保。1921年属增益镇。1932年属增益联保。1945年属宋店乡。1947年属增益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韩姓从山西太原府迁此,故名。明属真阳保。清属正阳保。1921年属增益镇。1932年属增益联保。1945年属宋店乡。1947年属增益乡。1950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胡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名胡庄。同治年间,挖沟修寨,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岳、伍二姓从山西洪洞迁此,故名。明属真阳保。清属正阳保。1921年属铁佛乡。1932年属铁佛联保。1945年分属胡冲乡、胡寨乡。1950年属胡寨…[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毛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开有店铺,后有部分人从江西九江等地逃荒至此,此处渐成集市,因毛姓人生意最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许姓五兄弟从许老庄迁此居住,故名。…[详细]
正阳盛产珍珠豆型花生,种植历史悠久。花生籽仁富含脂肪,含量一般在53%左右,有的品种高达57%,花生油清香浓郁,品质优良,是人们喜爱食用的植物油。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饱和脂肪酸占20%,并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