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多宝镇 | 隶属:天门市 |
行政代码:429006100 | 代码前6位:429006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1700 |
车牌代码:鄂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6个行政村 |
多宝又叫多宝湾,它的地名由来传说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多宝的先辈们,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了不少财宝,因世道不太平,为防不测,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于深夜将财宝用坛子装好封严,埋于汉江滩一拐弯处,做上暗记,并歃血盟誓,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启用这批财宝。随着岁月流逝,长者相继病故,藏宝地的暗记失传,但后人只隐约知道河湾上拐弯处埋有许多宝物,所以这一带就叫多宝湾。另外一种说法则是:现在多宝镇政府所在地的汉江边上有一个沙洲,洲上林木繁盛,芦苇丛生,里面栖息着豹子、豺狗、野猫等各种野兽和喜鹊、八哥、猫头鹰、杜鹃以及叫不上名的多种鸟类。在很早以前,江西人驾船沿汉江溯流而上,行至大沙洲,见其环境清幽,有彭、刘两姓人家看中此地,便在这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他们以渔猎为生,渐渐有了些积攒,便起屋造宇,形成小街。后来因为战乱频繁,常有盗匪趁夜深人静时穿过芦苇入户抢劫,惊动栖息的杜鹃鸟,腾飞而起,发出“夺宝”、“夺宝”的叫声,后根据“夺宝”谐音改称“多宝”。
天门市辖镇。1948年为天京潜县第二区,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管辖,设多宝区,后改为生产指导组、公社,1987年建多宝镇。位于市境西部,汉江东侧,距市区50公里。面积171平方公里,人口7.7万。省干线荷(包湖)沙(洋)公路横贯镇区。辖曾岭、沈场、庙湾、公益、聂桥、甘路、刘夏、杨湾、田家垸、向湾、革新、罗汉、团结、郑场、张李、文湖、张场、江雄、彭场、李花、严垴、新滩、乔王、鲍嘴、兴场、红土、聂场、江汉、明星、鞭湾、罗垸、汉景、雷峰、四房、双桥、中原36个村委会和多宝居委会。农业以棉为主,盛产花生,为市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机械工业较发达,乡镇企业有机械、轻纺、建筑、化工、
2024年1月,多宝镇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白萝卜)。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多宝镇(蔬菜)榜上有名。
2017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多宝镇为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距多宝镇区东十公里,有个邹家花园的村庄(原庙台村,现李花村)。在日本人入侵以前,邹家花园有96户人家,398人,分8个自然村居住,又称邹八台。1939年初日军侵占天门县城后,在沿襄河(现汉江
隋代,属荆州安南京山县。
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
民国时期,属京山县六区、五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划入潜江县为多宝区。
1955年7月,划入天门县仍为多宝区。
1958年9月,设立曙光公社。
1959年2月,改为多宝公社。
1984年2月,改为多宝区。
1987年10月,撤区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处汉江拐湾处,据传说先辈们在拐湾处埋有许多宝物,故取名“多宝湾”,简称多宝。…[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而依汉江得名,驻地多宝湾。江汉,指汉江,流经此地的一段堤垸。…[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地名依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的明星二社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地名以辖区内做鞭炮谋生的人多和群众自治组织得名。鞭:指制鞭炮而名,后讹为边字,湾:指村落;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围内,明代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罗家垸村;1955年1月成立罗垸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美好的寓意而命名。“风景”寓意风景很好讹音为雷,含峰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将双桥村、四房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大众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双桥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范围地势平坦,自喻中原。范围,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中和村;1955年1月成立中…[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该地以辖区内原有一座罗汉寺(1952年毁)而得名。罗汉,寺院中供奉的菩萨;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革末期以原汉北、新河两个大队合并,喻以相互团结为名。团结,指合并时两个大队相互团结。…[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围内,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郑家场村;1955年1月成立郑场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张李家村;1955年1月成立张李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区;1955年7月属天…[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文家湖而得名,又用1955年文湖乡之名命名。取文姓之意,湖:指低洼平坦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围内,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甘露村;1955年1月成立幸福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自然村,1955年1月成立革新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区;195…[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围,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曾家岭村;1955年1月成立曾岭初级社属潜江第一区,1…[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辖区内沈家场得名。取沈姓,且沈姓居多。…[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名以辖区内有一座曾家祠堂庙而命名。范围内,明代形成自然村落,属承天府主洋山县,清属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曾家庙村;1955…[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联河新村是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名以刘、夏两姓氏命名。范围,明代形成自然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刘夏村;1955年1月属潜江…[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两村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村委会以此命名。向阳:指向湾村和杨湾村,村民委员会:指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围,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张家场村;1955年1月成立张场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将彭场村、江雄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彭场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彭场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将严老村、聂场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严聂场新村,办公地址设在原聂场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以李姓邹姓较多,且有大户人家的花园而得名李花。…[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将鲍咀村、新滩村、乔王村、渔场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兴宝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鲍咀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同兴场村;1955年1月成立同兴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一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范围内,明代自然形成村落,属承天府京山县,清代属湖北安陆府京山县。1949年后,属潜江县第九区,为红土庙村;1955年1月成立红土庙初级合作社属潜江第…[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搬迁前的“三峡村”而名。因建三峡长江大坝和丹江口水库,由国家安排移民搬迁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辖区内一块沙滩将浪河分为两条河,以搬迁前“二道河名”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山上铜矿居多,以搬迁前“铜架山”名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搬迁前“饶祖铺新村”取名。1949年属陕南行署郧专区均县丁家营管辖,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均县丁家营管辖;1952年属襄阳专区均县丁家营管辖;1…[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名以搬迁前“土台乡”而得名,土台新村(此地原属沙洋苗子湖农场九中队)。…[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龙泉”以泉水名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2010年10月13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至此。…[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名以搬迁前原辖区内有一古代石鼓得名。因丹江口水库建设,移民于此。…[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搬迁前“凉水河”村名得名。1949年后,属陕南行署,两郧专区,均县管辖;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均县凉水河管辖,1952年属襄阳专区均县凉水河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汉江兴隆大坝和搬迁移民居民点综合命名。2010年10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至此,以“兴隆大坝”而得名。…[详细]
邹凤山(1913—1945),字顺美,湖北天门多宝镇罗汉寺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当地儿童团,1929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赤卫队,1931年编入贺龙所率红三
管于奎(1915—1945),湖北天门多宝镇新滩村人。1941年9月参加革命,次年加入党组织,曾任襄河区游击大队长,天京潜县指挥部二连、新四军五师四十四团一营三连事务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1945
曾凡俊(1924—1945),湖北天门多宝镇团结村人。在本地襄河区参加革命,1944年9月任襄河联乡(区)罗汉乡乡长。1945年7月,在开展抗日根据地夏征工作时,被日伪军捉住杀害于杨家台。
李利高(1905—1943),湖北天门多宝镇田塚垸村人。1942年8月参加革命,由地方党组织推荐入新四军五师十三旅四十四团当战士。参加天西曾家湾至石家河战斗后,于1943年8月在大洪山作战时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