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

地名:滨淮镇隶属滨海县
行政代码:320922109代码前6位:320922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5 邮政编码:224000
车牌代码:苏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07万人
人口密度:约45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2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南临废黄河,亦称淮河故道,北濒中山河,俗称新淮河,临两淮之间,故名滨淮。

基本介绍:

滨淮,位于滨海东北隅,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距江淮名城盐城市11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80 公里,西距-故里淮安市90公里。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万亩,滩涂3万亩,海岸线35华里,淡水养殖面积1.5万亩。现辖17个村(社区),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4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046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76元。

【自然条件】

属暖流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7℃ ,平均日照2340小时,平均降水量981.5毫米,全年无霜期223天

+查看详细滨淮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滨淮镇被命名为第六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3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滨淮镇为2025年度江苏省卫生镇

文化旅游:

滨淮镇碉堡群

滨海国防工事群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若干碉堡和暗堡组成,一般是沿着海岸线东西方向排列组合而成。碉堡上设有瞭望台和出入口,暗堡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出入口和射击孔。解放初期为了防止国民党--

历史沿革:

1942年6月,从八滩区析置滨淮区。

1957年,改为滨淮乡。

1958年,属滨淮东方公社。

1959年,析置滨淮公社。

1983年,改设滨淮乡。

2000年6月,撤销滨淮乡,设立滨淮镇。

2001年,撤销滨淮镇、头罾乡,原滨淮镇、头罾乡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滨淮镇。

2011年,撤销樊集乡、滨淮镇,原樊集乡、滨淮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滨淮镇。

沿用至今。

九龙口
新岭社区

清朝道光年间,人们在一大土堆旁建庄名小岭堆,1956年更名为新岭。…[详细]

沈滩村

清康熙年间沈轼在淮安府做官,到此地视察,领钟一区滩地。后家道中落,沈轼族人迁居于此,遂得名为沈滩。…[详细]

建西村

村合并时各取建二村、西滩村中一字而得名。…[详细]

东滨村

各取东港村、滨农村一字命名。1975年,由中心大队分设东港大队,由中南大队及临淮公社的六合、三洪、夹堆大队部分生产队组建团结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详细]

合新村

原为合兴,寓意为万众一心,后因县内重名,改为合新村。…[详细]

建东村

各取东滩村、建设村一字命名。1975年,由朝阳、新建、合心、硝场大队部分生产队组建东滩大队,由中南、硝场、中心、新岭部分生产队组建建设大队。1983年…[详细]

双舍村

各取朱舍村、双河村一字而得名。1958年,建立兴隆大队、双河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兴隆大队更名为朱舍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设为朱舍村、双河…[详细]

河西村

因位于黄河西侧而得名河西村。1958年,建立河西大队、新农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河西大队更名为前行大队。1983年,前行大队、建农大队分别改称…[详细]

双树村

由树西、树圩两村合并而得名。1958年,建立树西大队、新建大队。1969年,树西大队更名为朝阳大队。1981年,朝阳大队、新建大队分别更名为树西大队、…[详细]

硝场村

很早之前,这里土地贫瘠,太阳一晒全冒白硝,村民以刮硝晒盐为业。村内硝池随处可见,故名。…[详细]

公裕村

寓意发展公共事业,走共同富裕道路,后裕写成为玉,故名。…[详细]

长兴村

寓意幸福长久,兴旺发达,故而得名。1958年,建立、众心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众心大队更名为群心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长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建民村

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故而取名建民。…[详细]

新垦村

据此地原是一片草滩荒地,后人们陆续迁居开荒,新垦大片种粮土地,人们称此地为新垦。后沿用为村名。…[详细]

东罾村

滨海县东罾村紧临黄海之滨,东连正在开发建设的滨海港,南邻省属滨淮农场,西接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北枕海堤公路,S226贯穿南北。东罾村原辖4个…[详细]

玉华村

寓意村居繁华,人民富裕,后来裕简写为玉,故名。…[详细]

玉龙村

为纪念刘玉龙烈士命名。1958年,建立玉龙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玉龙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樊集村

樊姓族人祖居之地,民国初年兴集,故称樊集。…[详细]

陆塘村

据传陆姓族人迁居于此,住在一汪大水塘旁,故名。…[详细]

新圩村

境内历史上为防废黄河洪水泛滥,在“层”内新筑土圩挡洪,人们称其新圩。后沿用为村名。…[详细]

山星村

原三星村、土山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山星。…[详细]

梁港村

梁姓族人在在此港附近定居建庄,后沿用为村名故称梁港。…[详细]

倪滩村

此地原为荒野滩地,后倪姓族人迁此垦荒定居,遂成村庄,故名。…[详细]

城门村

明清时期,一户陈姓人家,在一片荒滩圈地垦植,建筑土城,后家道没落,城墙倒塌,只剩一座城门。后人们在此建庄,即以城门命名。…[详细]

临淮村

因紧靠新淮河(现中山河)而得名。1958年,建立临淮大队。1975年,分设条淮大队。1981年,临淮大队又分设琶头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临淮村村…[详细]

双建村

因建东村、建北村合并故命名。1974年,由三星、冲南等7个大队的拆迁户组建翻身河大队。1975年,由土山、临淮大队部分拆迁户组建建东大队。因县内重名,…[详细]

康庄村

因历史上农业合作化闻名于省内外,有“康庄大道”之称,且又多为康姓居住,故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滨淮镇面积相当:
到滨淮镇必去著名景点

滨淮镇相关名人

滨淮镇特产与美食
滨淮镇民俗文化
滨海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