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

地名:东胡集镇隶属涟水县
行政代码:320826110代码前6位:320826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7 邮政编码:223001
车牌代码:苏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7.9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71万人
人口密度:约39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2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末,涟城人胡东雅在此兴集,故称东胡集。

基本介绍:

东胡集镇位于涟水县东北部。东隔一帆河、西官河、古盐河,分别和南禄办事处、唐集镇、黄营乡为邻;西依涟中总干渠,和时码办事处相邻;南与大东镇、马棚农场接壤;北与五港镇、方渡办事处毗连,省308公路横穿东西。全镇总面积67.97平方公里,有耕地5.38万亩,3.19万人口。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东胡集镇为2021年江苏省卫生镇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东胡集镇上榜。

历史沿革:

民国32年春,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建胡集区。

1954年撤区为乡,属五港区。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时,由胡集乡和斗墩、港南、鲁渡、胡楼等乡的部分组成胡集乡。

1958年9月成立胡集公社。

1980年1月,涟中总干渠以西的8个大队,与大东划出的8个大队成立时码公社。

1983年6月改为东胡集乡。

2000年撤乡建镇,时码乡合并入东胡集镇,更名为东胡集镇。

2002年2月又全部划出成立时码办事处。

2010年再次合

+查看详细东胡集镇历史沿革>>

妙通塔和能仁寺
胡集社区

因政府驻地而得名。1958年成立胡集大队,1983年改为胡集村,2001年改为胡集社区,成立胡集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桥西社区

因位于桥西边而得名。2003年郁庄村与潨河村合并,成立桥西社区,成立桥西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时码社区

因时家拥有盐河码头,故名。1958年成立时码大队,1983年改为时码村,2001年时码村、采韩村合并,成立时码社区,成立时码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详细]

胡谢村

因杨、胡、谢三家在此落户,形成村落,而得名。…[详细]

胡南村

地理位置在东胡集镇南面而取名南胡村。2001年,街南村、张圩村、邱岭村合并胡南村,成立胡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小埝村

小埝街南有一条民便河,河中筑一埝坝,抗洪防涝,故名。…[详细]

别洼村

别氏家族集居地,其地势低洼,故名。1958年成立胡别大队。1965年从胡别大队分出6个小队,成立别洼大队。1983年改为别洼村,成立别洼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花园村

花园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斗墩村

斗墩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复兴村

因多年前这里有个寺庙,叫“福兴”庵,后讹传为“复兴”庵,故名。…[详细]

姜桥村

应村中原有一名大地主姓姜,而他家门前有一座桥而得名。…[详细]

严黄村

村中居民多以严姓和黄姓为主。1958年成立严黄大队。1983年改为严黄村,成立严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渠东村

因处于涟东灌溉渠东而得名。2001年大庄村与潘圩合并渠东村,成立渠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镇北村

两村位于东胡集镇的北边而得名。2001年罗徐村与莲花村合并镇北村,成立镇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鲁渡村

根据以前古盐河在本地有一户姓鲁的人家摆渡。…[详细]

钦工村

解放前,钦工友鬼炮台,后被八路军摧毁打垮,后命名为钦工村。…[详细]

陈圩村

因境内有陈家圩子而得名。1958年成立陈圩大队。1983年改为陈圩村,成立陈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李圩村

解放前、我们村有一李姓的地主在庄子周围挖一个壕子。…[详细]

姜圩村

因居住在此姜姓较多且有小土堆而得名。1958年成立姜圩大队,1983年改为姜圩村,成立姜圩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姜圩村、陈李村合并为姜圩村,一直沿用…[详细]

白果村

村里曾有一棵远近闻名的大白果树,有几百年的历史,故以此为地名。…[详细]

马老村

因成立时马姓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马老大队,1983年改为马老村,成立马老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马老村、桑墩村合并为马老村,沿用至今。…[详细]

嵇码村

因地处盐河东岸,有嵇家码头而得名。1958年成立嵇码大队,1983年改为嵇码村,成立嵇码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黄湾村

因地处盐河湾口处东岸,河滩上为黄姓庄,而得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东胡集镇面积相当:
到东胡集镇必去著名景点
东胡集镇相关名人
东胡集镇特产与美食
东胡集镇民俗文化
涟水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