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

地名:高沟镇隶属涟水县
行政代码:320826101代码前6位:320826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17 邮政编码:223001
车牌代码:苏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0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28万人
人口密度:约28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8个社区、4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驻地高沟,明初高姓始居并兴集,遂名高家沟,简称高沟。

基本介绍:

高沟镇美酒飘香。涟水县高沟镇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是著名的酒乡,是中国今世缘酒的生产地。高沟镇地处苏北平原腹地,位于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交界处。全镇11万人口(其中镇区4.8万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该镇一、二、三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曾获中国乡镇企业亿元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江苏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省级新型小城镇、市卫生城镇等荣誉称号。

高沟镇水陆交通便利。三条200吨位运河穿镇面过,307、214省道和涟高路在镇区交汇,宁连一级公路(淮连高速)在高沟镇有出入口。该镇南距-公路2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口70公里。

高沟镇

+查看详细高沟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高沟镇位列第907名。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高沟镇位列第855位。

2024年10月,高沟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873位。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高沟镇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10月,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高沟镇位列第893名。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高沟镇为2024年江苏省健康镇

2024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高沟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4年9月,江苏省商务厅确定高沟镇为第三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高沟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查看更多高沟镇荣誉与相关排名>>

文化旅游:

高沟老窖池群

高沟老窖池群位于涟水县高沟镇的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江苏高沟酒厂老厂区,即现在的高沟酒非遗保护区。高沟镇酿酒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至清乾隆年间,高沟已经批量生产大曲酒。2009年,“高

高沟酒厂老窖址

高沟酒厂老窖址位于高沟镇镇南街,前身为清末涌泉糟枋,为当时高沟镇八大酿酒作坊0-酒品质较好的一个,百年以上的古老窖池,经过长期持续发酵,可以生成栖息微生物和香味物质400余种,其中98种能够

临河巷码头

临河巷码头位于高沟镇镇西街,六塘河南岸。码头均用麻石砌筑,计百余阶,外侧还有废弃的麻石,长15米,宽6米,河岸浅水处还残留有系船缆石柱。现存石板路北起临河巷码头,南至高沟北校门前,长约150

高杨战役纪念碑

高杨战役纪念碑位于涟水县高沟镇高秀居委会,年代为1944年。高杨战役纪念碑为第四批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1958年9月由高沟乡和杨口乡组成称高沟公社。

1976年,高沟镇区从高沟公社划出,复为县属镇。

1983年高沟公社改为高沟乡。

1987年高沟镇和高沟乡合并,称高沟镇。

2024年12月,前进镇并入高沟镇。

妙通塔和能仁寺
镇东社区

以高沟镇中桥路为界,位于东边而得名。1958年成立镇东大队,1983年改为镇东村,2001年改为镇东社区,成立镇东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镇西社区

以中桥路西,故其名叫镇西居民委员会。1958年,成立镇西大队,1983年改为镇西村,2001年改为镇西社区,成立镇西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20…[详细]

高秀社区

从前高沟镇北圩门上一匾额,上书:秀接苍梧。取秀字,故名。…[详细]

高东社区

高东社区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同兴社区

1930年,由朱宝珠、朱海风二人牵头在原为荒碱滩上兴集,起名叫同兴集,意思是共同兴集而得名。…[详细]

杨口社区

从前在六塘河上,有杨姓人在此摆渡,以方便人们出行,人称杨家渡口,简称杨口。…[详细]

麻垛社区

一位宋朝将军周闯为躲避金兵的追杀,藏身于麻垛里而得救,而得名。…[详细]

盐店村

一位外地客商船运大盐到本村(地点在现在的八组),在河岸建了码头、开起盐店,其生意十分红火,从此,这个地方就称为盐店。…[详细]

高西村

高西村位于高沟镇西边因取名为高西。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高西大队,1983年改为高西村,成立高西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晏庄村

因此地有棵松树长得像大雁,“雁庄”,因“雁”和“晏”是谐音,后来就传成“晏庄”。…[详细]

七里村

因距离高沟镇镇区七里路,而得名。1958年成立七里大队,1983年改为七里村,成立七里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胡窑村

解放前由山东人姓胡在此烧窑而得名。1958年成立胡窑大队,1983年改为胡窑村,成立胡窑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胡窑村、顺河村合并为胡窑村,一直沿用至…[详细]

高南村

该村位于高沟镇区西南角,因此得名高南村。…[详细]

三丰村

因并村联组是原三口村(因位于高沟、岔庙、前进三岔位置)和高峰村(文化大革命命名)合并。…[详细]

许庄村

许庄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常园村

因姓常的居民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常园大队,1983年改为常园村,成立常园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崔桥村、常园村合并为常园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常兴村

由常沟村和公兴村合并,取两村名字首字。2001年常沟村、公兴村合并为常兴村,成立常兴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张圩村

1947年,以孙士清烈士命名,1981年地名普查,因全县多个大队同名,更名为张圩大队。…[详细]

花园村

西花园小组西南角,秦小圩社场处,有约四十亩左右的一块花园,故称花园庄。…[详细]

荀庄村

姓荀的比较多,因此起名荀庄村。1958年成立荀庄大队。1983年改为荀庄村,成立荀庄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荀庄村和杨桥村为荀庄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大兴村

因大东庄、朱兴庄两个大庄,故名。1958年成立大兴大队。1983年改为大兴村,成立大兴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大兴村、砦矶村合并为大兴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马圩村

因该地为马氏族人聚居地而得名。1958年成立马圩大队,1983年成立马圩村,成立马圩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四安庄村

因该地有西安庄、东安庄、老安庄、南安庄4个安姓庄,故名。…[详细]

罗堆村

因该村内有两条河堆,罗姓人居多,故取名为罗堆村。…[详细]

老堆村

因清朝时有一个很高的土堆叫老堆头而得名。…[详细]

兴北村

赵庄村、闸口村合并为兴北村,因在同兴集的北面,取兴旺之意而得名。…[详细]

丁口村

靠近原杨口乡丁庙,位于南六塘河口,故名。…[详细]

戴码村

因该村靠近六塘河的码头,并戴姓人居多,故取名为戴码村。…[详细]

朱后圩村

因北边已经有一个朱圩,这里就称朱后圩。1958年成立朱后圩大队,1983年改为朱后圩村,成立朱后圩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同西村并入朱后圩村,设立新…[详细]

前进村

因毛主席批示前进一社,要求向陈春玉学习,故取名为前进村。…[详细]

陈祝村

因在人民公社时期陈祝是省劳动模范,1949年因病去世,淮海区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为纪念陈祝烈士,将原徐圩乡命名陈祝乡,故命名该村为陈祝村。…[详细]

天鹅荡村

天鹅荡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南园村

因该村在镇政府南边,当时是一片菜园,故取名为南园。…[详细]

墩南村

因该村在镇的最南边,故取名为墩南村。2003年,蔡口村与徐宋村合并为墩南村,成立敦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胡村

因该村面积较大且胡姓家族居多,故取名为大胡村。…[详细]

陈沟村

因在洪武年间有一位姓陈的人迁移到大沟旁而得名。…[详细]

王嘴村

地处涟水县最北端的王嘴村,曾经是穷得小伙子连媳妇都找不上的村子。近年来,王嘴村因地制宜进行良种繁育、扩大集市贸易、发展劳务经济,在增加村级收入的同时大…[详细]

灰墩村

灰墩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北尹荡村

北尹荡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安福村

因姓伏,姓安的居民较多而得名。1958年叫安伏大队,1983年改为安伏村,成立安伏村村民委员,2001年,安伏村和安福村合并为安伏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九里村

因以前从镇到该村有九里路,故取名为九里村。…[详细]

新农村

因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得名。1958年成立兴隆大队,1983年改为新农村,成立新农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新农村、先进村合并为新农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周码村

解放前,因姓周的家族村民居住在码头周围,故其名为周码村。…[详细]

扁担村

村内有一条河,连接着村头和村尾,像一根长扁担,故名。…[详细]

苗荡村

因姓苗的人较多而且有芦苇荡而得名。1958年叫苗荡大队,1983年改为苗荡村,成立苗荡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苗荡村和卢庄村合并为苗荡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金郑村

由金庄村和郑洼村合并,取两村名字首字。2004年金庄村和郑洼村合并为金郑村,成立金郑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丁庙村

清朝乾隆年间在此修建庙宇,姓丁的户数较多,故名。…[详细]

戴洼村

因当地戴姓较多、地形较洼,而得名。1958年成立戴洼大队,1983年改为戴洼村,成立戴洼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春华村

以秦立春、荣正华两位烈士的最后一个字命名。…[详细]

街南村

位于麻垛街的南面,故命名街南村。2003年,祠堂村、徐东村合并为街南村。…[详细]

街东村

王庄村、嵇圩村合并时,因两村位于麻垛街的东面,便命名为街东村。…[详细]

黄庄村

因该地黄姓人家较多而得名。1950年黄庄大队、1983年黄庄村,成立黄庄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黄庄村、左庄村合并为新的黄庄村。…[详细]

王码村

地处东六塘河西岸,因从前王庄有一码头,故名。…[详细]

孙湾村

因六塘河经此拐一个大弯,孙姓居多,故名。…[详细]

埝庄村

传说清乾隆皇帝路经六塘河,无法过河,地方百姓前来打堰,皇帝渡过河后,被村民的热情淳厚感动,封此庄为埝庄。因“埝”字笔划多,人们简称“严庄”。…[详细]

兴哨村

东哨、中哨两村合并,村名从各村取一字,称兴哨村。…[详细]

万圩村

万圩村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高沟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高沟镇面积相当:
到高沟镇必去著名景点

高沟镇相关名人

高沟镇特产与美食
高沟镇民俗文化
涟水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