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位于涟水县城驻地而命名涟城。

朱码,原叫朱码头,从前因朱姓在盐河上摆渡而得名。

元代名清风镇,镇上有宏通庵,明初由陈姓木匠重建此庵,俗谓陈师傅庵,以庵得名。

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缺口南从夺淮入海,淮水流经此地,洪水威胁十分严重,当地百姓全力保护,附近滩地得以耕种,故名保滩。

驻地高沟,明初高姓始居并兴集,遂名高家沟,简称高沟。

唐集,从前有唐姓人家在民便河上摆渡,称唐小河口。1946年,由唐爱松在此兴集,故称唐集。

位于大飞市(今黄营、唐集一带)和东路市(时码、小李集一带)之间,取两市名首字,命名为大东镇。

原名五港口,又称五江口,古时因官河、团墟河、七里河、遏蛮河和平旺河五条河流在此汇合。

从前这里有一条岔河,因“梁”姓家族兴旺,而命名。

石湖系古地名。

民间传说,这里尼姑庵的尼姑错跑到和尚庙里去了,人们戏称“岔庙”。

明末,涟城人胡东雅在此兴集,故称东胡集。

因相对于北集,称南集。

成集,明末成姓人在此兴集而得名。

驻地红窑街,清末兴集,以旧有红砖窑而得名。

黄营乡因古代有军队驻扎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