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湖镇 | 隶属:涟水县 |
行政代码:320826107 | 代码前6位:320826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7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代码:苏H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23万人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石湖系古地名。
江苏省涟水县石湖镇是-元老顾祝同先生的故乡,位于淮安市涟水县城东北40公里处,与盐城市交界,区位独特,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商贸繁荣。省道三0八公路从镇区穿心而过,与宁连一级公路、二0四国道相接,废黄河大桥将该镇与阜宁县连为一体。 实现了村民组组通电话,镇村道路砂石化,镇政府各部门办公自动化,所有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均上Internet(因特网),实现网上销售,网上招商。97年以来,镇区全部新建了住宅楼,居民搬进了别墅区,开通了有线电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镇区总人口已达 20000人。集镇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社会风气文明祥和,成为淮 安市东部第一镇,社会治安实行“少一赔一”承诺制。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石湖镇为2024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24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石湖镇上榜。
文化旅游:
张大卓纪念亭位于石湖镇果园居委会二组,亭高3米约,砖混结构,重檐六角攒尖顶,翼角飞展,边长4米,占地16平方米;亭中立纪念碑一块,石质,碑长1.7米,宽0.8米,正面阴刻“张大卓烈士永垂不朽
石湖知青点旧址位于石湖镇果园居委会,知青点建筑分为东西两侧,东侧两排,西侧一排,西侧与东侧房屋形式稍有不同,带廊檐。知青点建筑每排十二间,共计36间,均为起脊砖木结构瓦房,房间内径长4米,宽
十七堡人防工事群位于涟水县石湖镇十七堡村,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十七堡人防工事群为第四批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年间,曾在此建立都司衙门,常年驻军,称佃湖营。
清末,曾建佃湖镇。
民国23年(1934)建石湖乡,1942年11月建佃湖区,1946年9月撤佃湖区,改属黄营区。
1957年,撤区并乡后隶属唐集乡。
1959年春,成立石湖农艺场。
1965年改称为石湖果园。
1988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以原石湖果园为辖区,成立石湖镇。
1998年2月,唐集镇的五里村、齐庄村、外口村、兴庄村、瓦房村、松林村、十七堡7个村
因政府驻地而得名。1958年叫石湖大队,1983年改为石湖村,2003年石湖村、关滩村合并,成立石湖社区,成立石湖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过去这里是果园,故取名为果园。1958年成立唐集公社石湖大队,1965年改名石湖果园,1983年改为果园村,2003年引黄村、苹果村、葡萄村、果林村…[详细]
1932年由当地有名望的九里村行医的张开鼎、四兴村行医的张品章、徐圩村的顾际云、四兴集南头的顾天浩四位老先生倡议,动员各商家来此兴集,而得名。…[详细]
因居住在村子的口子边,外形像个口子形状,故而得名。…[详细]
因解放前有一家地主在这里建了一个瓦房,青砖砌墙,小瓦铺顶,故取名为瓦房村。…[详细]
古代有一个大户人家姓齐而得名。齐庄村村民委员会自1983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原本村有一水井距离石湖镇5里远,故而得名五里井村。…[详细]
因是按照以前2公里为一堡计算,该村实在第十七个,故取名为十七堡村。…[详细]
因该村以前有一个大地主在这里建造一所楼房,故取名为楼庄村。…[详细]
因一大户人家地主姓朱,住在一个圩子上而得名。…[详细]
古时,军队以旗为单位,三旗驻扎此地,因此而得名。…[详细]
因姓氏和地理位置而得名。1958年成立方圩大队,1983年改为方圩村,成立方圩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高陈村、方圩村合并为方圩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张、顾姓村民居多而得名。张顾村村民委员会自1983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姓薛的人居多,故取名薛集村。1975年成立薛集大队,1983年改为薛集村,成立薛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里姓徐和姓马的人居多,故取名为徐马村。…[详细]
地理位置处于四兴村东,因此命名为东兴村。…[详细]
从前,这里有一条水道,名淮泽河,因此而得名。…[详细]
顾祝同(1893.1.9—1987.1.17),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墨三,江苏省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 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参加革命军。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1年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