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何桥镇 | 隶属:铜山区 |
行政代码:320312102 | 代码前6位:32031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116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2万人 |
人口密度:约48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何姓居住于小河的桥北,故名何桥。
何桥镇位于铜山县西北边缘的苏皖两省四县交界处,距徐州市区30公里,徐丰公路、沛肖公路、汉河公路纵横交错,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人口5.1万。
农业:该镇是典型的粮食高产地区,经济作物发展已形成“南果北菜”格局,盛产苹果、山药、芦笋、牛蒡、大蒜等。芦笋是其主要出口特色菜品种,现有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5000万公斤。
工业:现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家,主要产品为乳制品、饲料和农产品深加工。
适宜投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特别是芦笋深加工项目。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何桥镇为2024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24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何桥镇上榜。
文化旅游:
卢楼石碑立于郑集南支河南岸,青石质。此碑原为庙碑,现立于原庙遗址处,因年代久远村民已记不得此庙何名。石碑高于地面约170 厘米,宽约65 厘米,后约10 厘米, 碑下部埋于地面之下。此碑曾经
古大堤位于郑集南支河南,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85 年以前)就有堤防,是当地抗击洪水的主要堤防。此古大堤贯穿整个何桥镇,东至金安,西至袁寨。
曹都寺关帝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被洪水淹没。康熙四十九年重建,后屡遭破坏。现仅存三尊石像,分别为关羽、关平、周仓以及石碑一通。石碑上字迹清晰可见,为“重修曹都寺关帝庙碑记”内
1957年置何桥乡。
1958年10月,何桥、黄集两乡合并,成立黄集人民公社。
1966年7月黄集公社又分为何桥、黄集两个公社。
1983年复置何桥乡。
2000年4月撤乡建镇称何桥镇。
一直沿用至今。
何桥村:地处何桥镇政府所在地,徐州市西北部。…[详细]
“作为党员,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党员和群众做出表率;作为党支部书记,我要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何桥镇双楼村党支部书…[详细]
清代袁总兵在此设砦,故名。1958年成立袁砦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袁砦生产大队,设立袁砦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详细]
清代金圣叹获罪,逃此搭一草庵,后取名为金庵。…[详细]
清代宗姓迁此定居取名。1958年成立宗府楼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宗府楼生产大队,设立宗庄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详细]
原名落庆寨,清同治年间,庄里又打了个圩子,叫庄里寨。…[详细]
原有一个土筑的楼,取名土楼。1958年成立杨杜楼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杨杜楼生产大队,设立土楼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详细]
以付姓定居,故名。1958年成立付村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付村生产大队,设立付村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年,经国…[详细]
以叶姓定居取名。1958年成立叶庄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叶庄生产大队,设立叶庄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年,经国务…[详细]
张姓定居并有集市,取名张集。1958年成立西张集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西张集生产大队,设立张集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详细]
赵姓定居在高台子上,取名赵台子,简称赵台。…[详细]
段姓定居,取名段庄。1958年成立西董庄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西董庄生产大队,设立段庄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年…[详细]
黄河故道,原有马家开的鱼行,取名马行。1958年成立马行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马行生产大队,设立马行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详细]
肖姓定居,取名肖庄。1958年成立肖庄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肖庄生产大队,设立肖庄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年,经…[详细]
清代苗姓定居,取名苗庄。1958年成立苗庄生产大队,隶属何桥公社;1983年,撤销苗庄生产大队,设立苗庄村;2000年撤乡设镇,隶属何桥镇;20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