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运河镇 | 隶属:响水县 |
行政代码:320921107 | 代码前6位:320921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车牌代码:苏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该境内中山河沟通潮河船运,故取名运河。
一、区位环境
早在清时,庙湾(今阜宁县)北沙龚姓迁此,村名小龚庄。清雍正年间,沿淮河边形成集市,称顺河集。后以集主龚姓改称龚家集,亦名龚集。1959年1月,由六套康庄人民公社、张集卫星人民公社析出,因人民公社机关设在响坎河边的龚集街,响坎河具有航运功能,当地人称为运河,故名运河上游人民公社。镇以驻地名。位于北纬34°4′40″~34°6′16″,东经119°43′36″~119°45′48″,地处县城东南部、中山河北岸,与黄圩镇、小尖镇、双港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龚集居,邮政编码224621,距县人民政府驻地20千米。政区地势平坦,中南部略高,北部略低,地面高程一般5.50米左右。辖区东西
2024年3月,运河镇被命名为第六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1983年,体制改革时置运河乡。
2002年撤乡建运河镇。
沿用至今。
此地最早由庙湾(今阜宁)北沙龚姓迁来落户,初名小龚庄。清雍正年间,沿黄河边兴集,称之为顺河集,后因集主龚姓遂改称龚家集,又称龚集、龚集街。…[详细]
因黄河淤积的第三河套之地,取名三套。1958年,为三套大队、新丰大队。1983年,改设为为三套村、新丰村。2001年,新丰村与三套村合并,设立三套居委…[详细]
因位于六套集镇而得名。1958年,为六套大队。1983年,更名为六套村。2001年,六套村与街北村合并,成立六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康熙南巡,听得拦河坝一事,不由拍案大怒。他认为淮水出云梯关入海数千年,海口河宽数百丈,深数十丈。黄淮上游仍壅积,下游狭窄,水仍是东冲西溃,应拆毁河坝,…[详细]
该村靠近古黄河,是明清黄河泛滥形成的河滩地,又因位置处于东南方向,称此地为南河。…[详细]
因当地广植桃树,取名桃园。解放后,称桃园初级社、高级社。1958年,改名桃园大队、三圩大队。1983年,更名为桃园村、三圩村。2001年,三圩村和桃园…[详细]
当地人古称响坎河为运河,该村在运河西边,故称运西村。…[详细]
因运东村、周圩村合并,两村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因黄河淤积的第四河套之地,取名四套。1958年,称四套大队。1983年,改设为四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四套村、王庄村合并,组建新的四套村,同时设…[详细]
伏兴是复兴的谐音,取兴旺发达之意。1958年,三套村的王庄组、龙港组等并入伏兴村,时称伏兴大队。1983年,设立运河乡时改设为伏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详细]
“埝”是田里或浅水里用来挡水的土埂、堰。明清时期,这里有一条长堰,一直通到现在的大通村后集,当时是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兴建的一条坝,因当地孙姓比较多被称为…[详细]
以抗日英雄王正茂烈士的名字命名。1943年7月,为正茂乡。1958年10月,正茂乡属六套康庄人民公社。1959年3月,划归运河人民公社管辖,更名为正茂…[详细]
因黄河淤积的第二河套之地,取名二套。1958年,称二套大队。1983年,改设为二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经中山河冲刷形成一个弯道港口,因此得名湾港。…[详细]
明清时,黄河经常泛滥,两岸人民深受其害,每次决堤多冲成新的港汊,此地为新冲成的一条港汊,因此取名新条。…[详细]
清时黄河多次决堤,为治理黄河,朝廷曾在那里挑过一条引河泄水,引河有一条大堤,人称引河堆。后有人家多迁此居住,渐成村落,得名引河集。…[详细]
为原季庄和三庄两个村合并而成。原三庄多回民,合并以后有回、汉两个民族,因此取名“双民村”。…[详细]
因唐庄村和善友村合并,两个村各取一字,名为唐友。…[详细]
取人民富裕之意,得名富民。1958年,为方庄大队、尹庄大队。1983年,改设方庄村、尹庄村。2001年,方庄村与尹庄村合并,设立富民村,同时设立富民村…[详细]
因泥沙淤积形成的第五个“河套”之地,取名五套。…[详细]
取共同兴旺之意,得名同兴。1954年,建立同兴高级社。1958年,更名为同兴大队,1983年改设同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庄从前生长过一棵大皂角树,取名皂角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