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澡下镇 | 隶属:奉新县 |
行政代码:360921105 | 代码前6位:360921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5 | 邮政编码:336000 |
车牌代码:赣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5.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798人 |
人口密度:约3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因驻地澡下而得名。
一、澡下镇介绍
澡下镇地处奉新县西北部,辖8个行政村、1个林业分场,国土面积155.8平方公里,人口1.35万,土地面积21865亩,山地面积10234公顷。
(一)、历史沿革
澡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载,明万历年间,澡下就成为建制乡,名曰新安乡,距今已近500年历史,解放前夕,改为??澡下乡,以驻地??澡下而得名,解放前后至1958年前,??澡下设四个小乡:分别是山里(今汪家村)、富溪、澡下、观澡下四个小乡。1958年成立??澡下人民公社,1961年又分??澡下、观澡下两个公社,1968年合并为??澡下公社,1984年改为??澡下乡,2000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撤??澡澡下乡设立??澡澡下
2024年3月,澡下镇被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5年度江西省卫生乡镇。
2012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澡下镇第五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光天化日石刻位于奉新县澡下镇青潭村,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刻所在整体岩石为保护范围。
三门里遗址位于奉新县澡下镇观下村三门里村民小组南500米,老愚公水电站坝头北。文化堆积层厚约1-2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该遗址采集的器物主要有石器:带孔石刀、石箭镞、有段石锛;陶器有:
老愚公电站渡槽为老愚公电站输水渠道,位于奉新县澡下镇青潭村,南北走向,为花岗石拱桥式渡槽,长180米,高18米,单孔跨46米。该渡槽是文革时期,民工肩挑手提建造,其单孔跨度之大,在当时是工程
明清时属新安乡。
1929年属第三区富溪联保。
1932年属第四区澡下联保。
1945年设富溪、观下乡。
1946年,富溪、观下乡合并为澡下乡。
1949年澡下乡属第四区。
1952年,澡下乡拆分为山里(今汪家村)、富溪、龙溪、澡下、白沙、观下六个乡,属第四区管辖。
1956年又合并为富溪、观下两个乡,属会埠区管辖。
1957年撤区并乡,富溪、观下合并为澡下乡。
1958年改称澡下人民公社。
1961年又拆分为澡下、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澡下社区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朝末年,阴彦德从进城乡(今罗市镇)阴村迁此建村,因村庄建于澡河下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初,陈百二由高安南城迁此建村,因村落建在太阳观的下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沙”:意指一条小溪,常年水流湍急,河沙翻滚呈白色。…[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青潭地片而得名。1949年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属观下乡。合作化时,由青潭、枣木桥初级社转为青潭、枣木桥高级社。1958年设青潭、枣木桥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二年(1797),叶氏由赤岸九皋迁此建村,因村落建在尖形的山坳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落建在龙溪河旁,故名。1949年前属澡下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龙溪乡,合作化时,由芦家、谌家、徐家等6个初级社转为金泉、龙溪高级社,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喻氏由上高小港喻家迁此建村,因村庄建在土地肥沃富庶的溪水旁,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汪氏由高安角头山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位于泥洋村,传说白洋洞李洪山建土库,挖出一羊洞,内有两只白羊,跑到此地,名“来羊”,后演变泥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