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庄口镇 | 隶属:会昌县 |
行政代码:360733105 | 代码前6位:360733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7 | 邮政编码:341000 |
车牌代码:赣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1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庄口社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前称为桂竹坝,相传此地有很多桂竹,后有一山,形似牛,有一年,坝上的桂竹突然枯死,便以为是被后山的那头“牛”吃掉了。为此,必须把牛嘴络住,因而改名为“络嘴”,此地又处在贡江边上,“口”与“嘴”同义,改称洛口;1983年9月,更名为庄口。
江西省赣州市庄口镇位于会昌县西北部,近县城24公里,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323国道、省道“会杉线”公路贯穿全境,厦蓉高速出口路直达镇内,距西江火车站15公里,贡江河和安远江穿境而过,是个交通便捷、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纯朴的生态镇。镇政府驻庄口圩,距会昌县城27公里。
庄口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北部,东接西江,南与珠兰乡毗邻 镇长: 陈胜昌,西与庄埠乡相连,北界于都于阳乡。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24个村民小组,4412户,2.75万人。镇政府驻庄口圩,距会昌县城27公里。
庄0通、通讯条件回臻完善,“瓶颈”制约消除。至今,全镇已实现“村村
文化旅游:
龙化赖氏宗祠与院道严禁碑位于会昌县庄口镇龙化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会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坐东朝西,西面以围墙为界,北东南以瓦檐滴水为界。
1932年设洛口区,隶属会昌县苏维埃政府。
1946年设洛口乡。
1949年8月设洛口区。
1951年设洛口区辖14乡。
1957年辖7乡。
1958年成立洛口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庄口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95年10月由乡改为镇。
2003年10月,埔背村并入禾坑村,下坪村一分为二,分别并入洛口村和大排村;同年10月,撤销凤凰岽乡,将其行政区域的黄雷村、黄冠村两个村划入庄口镇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前称为桂竹坝,相传此地有很多桂竹,后有一山,形似牛,有一年,坝上的桂竹突然枯死,便以为是被后山的那头“牛”吃掉了。为此,必须把牛嘴络住,因而改名为“络…[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洛口乡,1956年洛口初、高级社,1958年设下坪大队、洛口大队属洛口公社,1968年扩社并队,下坪并入黄沙大队,1973年又从…[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贡江冲积沙坝中,沙坝沙子雪白,故名白沙。…[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处于适宜种植水稻(俗称禾)的山坑中,故名禾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于下芦的上方,故名。1949年属铺背乡,1956年上芦初、高级社,1958年设上芦大队属铺背公社,1968年铺背公社撤销后属洛口公社,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于一条较长的山坑下部,又长有许多芦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一山形似蟠龙,故原名蟠龙村,后有一年遭遇大旱,人们在村边河上游筑起一座拦水陂,以便灌溉,缘此更名“大陂“。…[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四周群山环抱,每到雨季山上的黄沙冲入良田,故名黄沙。…[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庄大且农田一排一排如梯田,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洛口区大排乡;1955年属大排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属洛口公社大排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五月初五、村民聚集贡江举行划龙船活动,后此地便称为划龙,后写成龙化。…[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坝村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庄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境内黄狮迳、雷公坑两地名各前一个字,组合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山岭,山顶长满呈黄绿色的植物,远看象顶黄盖,盖住了山岭,故原名黄冠岭,后简写成黄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