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阳朔山原名羊角山,以当地话读“羊角”谐音“阳朔”而得名。 |
因驻地白沙圩得名。 |
唐代显庆年间,此地便有人居住,因原地荔枝成林,村舍隐伏其间,故名伏荔村。明代,在村东北的马山脚下建马山圩,故有“马山名胜甲天洲”之称。清道光年间,迁到老街(在天后宫后面)改为伏荔圩,1926年取其谐音改为福利圩。 |
兴坪镇三国时吴甘露元年(265年)起,即为熙平县治,治所设在今兴坪镇狮子嵅村。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熙平县治由狮子嵅迁往阳朔镇,此处仅作圩集,“熙平”经年深日久便渐讹传为“兴坪”。 |
镇人民政府驻葡萄圩,因有茎大如盆的山葡萄,故名。 |
金宝乡因乡人民政府驻金宝圩而得名。 |
普益乡原称小湾圩,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由小湾举人莫自逸捐资建圩,后取普天得益之意,故名普益。 |
杨堤村后有一山,它的两个山峰像一对倒挂的羊蹄,杨堤谐音,用作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