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美好寓意而得名。史传丰城为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藏地,宝剑剑露光芒,故称剑光。象征繁荣、祥和之意。

由河洲冲积成洲之意,因地属河沙冲积洲得名。

“剑邑”是丰城的别名,“剑南”意即在丰城也就是“剑邑”的南边。

因舟渡而得名。丰山溪两岸居民往来全靠舟渡,故名孙渡。

因地势而得名。意即地势较高的地方。

据丰城志书记载,历史上龙津洲的名称与丰城大码头分不开,老大码头在老县城(今剑光街道)临赣江河畔东岸,与赣江西岸的龙津洲对峙,即“河东大码头,河西龙津洲”,因此而得名。

意即地形似白鹭的集镇。后讹化为白土。

元朝中时,袁氏迁入,清初形成集镇,称袁渡。

1、1912年-1948年始建张巷、瓘山上点(白马)三个乡。因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住而得名。2、张巷镇原是一座芭茅小山,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巷道。元至正十一年(1351)“元季兵变”时,抚州临川幕岭张明立,携妻、子迁来,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住,故名。

隋开皇元年(518)便有曾姓在此落户定居。明朝中后期,有杜氏从丰城鹤村杜家(今剑南街道华光杜家)迁此围园守墓种菜。另清嘉庆十五年(1810),杜荩三在此开市,并确定农历逢三、六、九日为集市日,以后逐渐形成集市,故名杜家围。

相传南北朝初期(420)年,有人发现附近小溪沙中含金,于是远近淘金者纷纷来此搭棚淘金,逐渐兴起了商业服务行业,形成为农村集镇、淘沙也因此得名。

《双乘桥朱氏族谱》记载:元延裕元年(1314)双乘桥朱氏八世祖纪八析居弓定湾,壁家塾以授生徒。时,从游者甚众,从遂称其所居处为“秀才埠”。后演化成现名。

北宋元丰年间,有夏、周二姓居住在富水河畔。富水从中而过,为方便两岸出行,在富水河上架了2座桥,富水河上游有个村庄,叫攸洛村,故名洛湖桥。后逐渐发展为集镇,改名为洛市。

相传明朝初期,本市荷湖乡康庄社里村甘氏铁匠由此路过,见此地交通方便乃携眷至此开一铁匠店,故名铁炉头,后演化成铁路头。

1998年老圩乡撤乡设镇,因丽村酒而得名,更名为丽村。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