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巷镇 | 隶属:丰城市 |
行政代码:360981104 | 代码前6位:360981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5 | 邮政编码:336000 |
车牌代码:赣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4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3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张巷社区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1、1912年-1948年始建张巷、瓘山上点(白马)三个乡。因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住而得名。2、张巷镇原是一座芭茅小山,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巷道。元至正十一年(1351)“元季兵变”时,抚州临川幕岭张明立,携妻、子迁来,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住,故名。
张巷镇位于丰城市东南,总人口5万,土地面积94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43个村小组,三个墟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群策群力,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小城镇建设特色鲜明。不断加快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名牌城镇。张巷集镇先后兴建了银三角商贸区、金三角商贸区和中卫路、佛西大道、凤凰路、钟城路、张东路和京九大道,建成区面积由0.4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白马集镇和灌山集镇也分别由“T”字型和“7”字型街道拓展成现在的“回”字型和“目”字型街道。三个集镇规划科学合理,街道宽阔,基础设施配套,高楼林立,彰显现代气派。集镇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发展,先后有电管、公安、邮
2013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张巷镇第六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金山村民国建筑群位于丰城市张巷镇金山村大夫桥揭家,年代为民国。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与文物本体外墙边界或滴水重合。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张巷境内就有先民定居。
明清时期属丰城县广丰乡管辖。
1912年-1948年始建张巷、瓘山上点(白马)三个乡,属白土区管辖。
1951年,张巷始建十三区。
1958年,全县撤区设社,张巷、白马、瓘山三个乡和故县、横岗两乡合并成立张巷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全县设区分社,白马、故县划属石滩区;张巷划归白土区;瓘山、横岗划属杜市区。
1964年撤区并社,张巷、白马、瓘山合并为张巷公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意即此处原是一座芭茅小山,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巷道,1351年“元季兵变”时,抚州茶岭张明立携妻子迁来,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住。…[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即筑室于灌木丛生的小山中。1949年前后均属瓘山乡,1958年以来为瓘山大队,1983年改为瓘山居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塅上村是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张巷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张巷原是座芭茅小山,中间有1条南北走向巷道,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位,故名张家巷。…[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意即村前有水溪,溪边草木茂盛。元历年间,徐仕良公由黄合迁入,明清沿用元制,1985年成立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南港边桥头原有一罗姓小村,故名罗家桥。…[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村村是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张巷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属张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草溪乡,1958年为九坊大队,1968年并入草溪大队,1973年从草溪大队分出复为九…[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即筑室于山东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张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上泽乡,1958年为东岭、凤池、西沅三个大队,1968年合并为东岭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张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上泽乡,1958年为王家大队,1968年并入范桥大队,1972年从范桥大队分出复为王…[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均属瓘山乡,1958年为堆上、万石厫2个大队,1968年合并为长坑大队。1984年,乡政权制,…[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张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古塘乡,1958年为荣科、范桥、老洲3个队,1968年合并为范桥大队。1984年,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上点、张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邵坊乡,1958年为殷家大队,1968年并入张巷大队,1972年从张巷大队分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元代建制为乡都星,这一带属上泽星,故名上泽。…[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桥东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属后岗、白马乡,1958年为梅花井大队,1968年并入白马大队,1972年从白马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天会年间,任氏仙桂公因战乱由抚州长坪迁入此地,故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即李氏聚居之地。明洪武年间(1368-1402),李氏铁山公由港南搬来。清沿明制,1985年成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马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年(1361)白马寨,西边有座小山,相传晋时有三眼神骑白马于此,故名白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即因筑室于桥头两边,故名。唐友观十一年,傅氏天旺公由丰城曲江镇迁入。宋元明清沿用唐制,1985年成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此地故名金而山,后改为金山。明末期,黄氏裕亭公由秀市沿江迁入,因建村在离白马寨不远的地方,原有钉堡,故名丁堡村。清沿明制,1985年成立村委会,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即邹氏聚居之地。明崇祯年间,曾氏始祖由浮塘迁入,清沿明制,1985年成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