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是襄城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
传村南沟内多水生茨藻,故名。 |
颍桥位于颍河南岸,以村北河上古石桥得名。 |
传此地古时为柳江故道,由于地壳运动,一夜之间形成沙岗,取“突然”之意称“蓦陵”。明初楼、王二姓自山西洪洞迁此,依岗建村,村以岗名。明至民国时称“蓦陵店”,因“陵”、“岭”音同,亦称“蓦岭镇”、“蓦岭街”、“蓦岭”等。又因“蓦”、“麦”音近,为便于书写,1980年更名麦岭。 |
秦、汉时期,在此置颍阳县,故名。 |
传古名氾源,以氾河发源于村西得名。后周襄王避难经此,其妃在路旁店铺生子,赐名王落子店,村以店名。后“落”演为“洛”,1949年始称王洛。 |
境内有紫云山、紫云书院,故名。 |
明初,库姓三兄弟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 |
传崔姓始居,临路开店,初名崔家店。因有晨集,亦称崔集。清末以居首山东端,改名山头店。 |
传蒋姓始居,建有祠堂,又设有驿站,曾名蒋祠铺。又因距县城十里,得名十里铺。 |
春秋时名汾丘,传以丘临汾河得名。《左传》:“鲁襄公十八年(前555),楚子庚帅师治兵于汾”。明洪武二年(1369),冯、陈二姓迁此,名冯陈,后冯姓无人,遂称今名。 |
地处湛河以北,故名。 |
丁姓始居,古时曾为兵营,故名。 |
传明洪武年间,姜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初名姜家村。又邓姓迁入,曾易名姜邓村。后简称今名。 |
传古时此地为一湖泊,后淤积成田,范姓始居,故名范湖。 |
卢姓建村,因主街道方向不正,始名斜店街。后因村内建有圣母庙和玉皇庙,遂改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