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批美丽宜居乡村
2022年12月,经乡镇自主申报、区县审核上报、专家联合评审等程序,万州新乡镇万顺村、沙坪坝回龙坝镇五云山村等243个村上榜重庆市第四批美丽宜居乡村。 |
万顺村,因其境内万顺场而得名。1951年1月以境内万顺场建万顺村,属上复兴乡;1953年划归新长乡;1955年划归复兴乡并入寨子村;1958年11月改万顺村为万顺管理区队;1961年划归新场公社分出新民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万顺场更名为万顺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万顺村、寨子村合并为现万顺村,沿用至今。万顺村……。 |
凤凰村,因其境内凤凰庵,故名。1951年1月置凤凰村,以境内古庙凤凰得名,1953年属凤凰乡,1955年划归大周乡后将柿子村并入,1958年11月改凤凰村为凤凰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柿子大队后为凤凰大队,1967年改为上游大队,1975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凤凰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石泉、柿子、凤凰三村合并为凤凰村。凤凰村……。 |
金牛村,因其境内金牛寨,故名。1951年1月,建白蜡村,以白蜡园得名;1953年,属高洞乡;1955年,并入人和村;1956年,划归柱山乡;1958年11月,改白蜡村为白蜡区队;1961年,从人和大队析出白蜡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境内金牛寨更名为金牛大队;1984年,改大队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下梁村、金牛村、磨滩村1、2、4、8组划入金牛村,沿用至今。金牛村……。 |
太和村,因境内太和寨而得名。1951年1月建太和村(属黄柏乡),以境内太和寨得名。1953年属明月乡。1955年划归双石乡。1956年划入白羊乡。1958年11月改村为管理区队。1961年划归双石公社分出和平大队后为太和大队。1967年改为东升大队。1975年复名太和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由原太和村和红日村合并为太和村,沿用至今。太和村……。 |
因其境内大地弯,故名。1951年1月置大地村(属分水乡)。195年将赛金村并入,1958年11月改大地村为大地区队,1961年化出赛金大队后为大地大队,1984年划归分水镇为大地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大地村、赛金村合并为现大地村,沿用至今。大地村……。 |
因其境内冠丰书院,故名。1951年1月建冠丰村,1955年划归甘宁乡并入滩口村,1958年11月1961年从滩口大队析出冠丰大队,1967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75年复名冠丰大队,1981年改为冠丰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甘宁镇滩口村、冠丰村合并冠丰村,沿用至今。冠丰村……。 |
友谊村,因取其友谊长存之意而得名。1961年由紫金、公议大队各分出部分建回龙大队。1967年改为友谊大队。1975年复名回龙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再复名友谊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由原友谊村、新议村合并为友谊村,沿用至今。友谊村……。 |
因其境内河口场,故名。1951年1月建河口村,1956年并入石龙村,1958年11月改河口村为河口管理区队,1961年从石龙大队析出河口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河口村、白虎村合并为河口村,沿用至今。河口村……。 |
清潭村,因境内清潭寺而得名。1951年1月建清潭村,以境内清潭寺得名。1953年属四坪乡。1955年划还白羊乡。1958年改为清潭区队。1961年为清潭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由原清潭村、千佛村合并为现清潭村,沿用至今。清潭村……。 |
大弯村,因境内大弯而得名。1953年从青狮村划出大弯村,以地名大弯得名。1955年并入青狮村。1958年11月改村为管理区队。1961年从青狮大队划出部分建大弯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撤湖谷村,松林村,青狮6、7、8组,大弯村1、2、3、4、8、9、10、11、12组而组建大弯村。同年12月由原36个小组合并为10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大弯村……。 |
因其境内东桥,故名。1951年1月建村时叫东桥村,1953年建小乡时分成东桥、曹家两个村。1958年公社化时东桥村划归长岭公社改称东桥大队,1984年恢复东桥村,2004年9月村组规建制调整时,将原东桥村、凤湾村、曹家村合并为现东桥村,沿用至今。东桥村……。 |
因其境内楠桥坝,故名。1951年1月建楠桥村,属龙沙乡,1955年划归甘宁乡后将柏林村并入,1958年11月改楠桥村为柏林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柏林大队后为楠桥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沙榜村、楠桥村合并为楠桥村,沿用至今。楠桥村……。 |
竹山村,以境内盛产竹子,故名。1961年从石孔大队析出竹山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韩家村、竹山村合并为现竹山村,将原7个村民小组合并为5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竹山村……。 |
以境内地名高坪得名,高坪即高架山和坪上两地名各取一字,故名高坪村。1949年前属五里乡第11保。1951年改保为高坪村。1958年置高坪大队。1983年复名为高坪村。2002年撤销新塘村、坪上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高坪村,属高坪村,沿用至今。高坪村……。 |
∫越夥藕笸恋馗母镏猓妹母锎濉?949年前属白合乡第5保。1951年改保为村取名改革村。1962年置改革大队。1983年更名为改革村。2002年11月撤销团田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改革村,沿用至今。改革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