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24年12月,为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全市乡村产业“十百千工程”部署,在各区县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审核及网上公示,认定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村等435个村镇(含已认定的1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
1951年1月置石碾村(属分水乡)。1958年11月改石碾村为石碾区队,1961年划出部分给双丰大队后为石碾大队,1984年化归分水镇为石碾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大坝村3、4、5、6、7、8、11、12组、高枧村、金银村、石碾村合并为现石碾村,沿用至今。石碾村……。 |
因其境内河溪口,故名。1951年1月建河溪村,1953年划归鹿台乡,1956年并入周柏村,1958年11月改河溪村为河溪区队,1961年改河溪区队为河溪大队,1962年由周柏大队析出河溪大队,1984年改为河溪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周柏村、河溪村合并成河溪村,沿用至今。河溪村……。 |
1951年1月建治华村,属上复兴乡;1953年划归小山乡;1955年划归长坪乡;1958年11月改治华村为治华区队;1961年划归新场公社后为治华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由原治华村、南家村合并位治华村,沿用至今。治华村……。 |
因其境内安溪河,故名。1951年1月建安溪村,1953年属双龙乡,1955年划归凉水乡时将小溪、大溪村并入安溪村,1958年11月改安溪村为安溪区队,1961年改安溪区队为安溪大队,且析出小溪大队后改为安溪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安溪村、小溪村合并为现安溪村,沿用至今。安溪村……。 |
因其境内有一太阳溪,故名。1951年1月,废除保甲、改保建村,设立太阳村;2004年9月,由于村镇规模调整,由原太阳社区、太阳村、新力村一居两村合,并沿用至今。太阳溪社区……。 |
玉竹村,因境内玉竹坝而得名。1951年1月建玉竹村,以驻地水竹坝得名;1953年划归大溪乡;1958年11月改玉竹村为玉竹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平原大队后为玉竹大队;1984年4月改为玉竹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玉竹村、平原村合并为现玉竹村。玉竹村……。 |
中兴村,因取其兴发之意,故名。1951年建中心村(属上复兴村),以地处全乡之中心得名。1953年属小山乡,1955年划归长坪乡将树河村并入中心村,1962年划出胜利大队后改为平安大队,1967年改为勤奋大队,1975年复名平安大队,1981年复名普查时因重名,以境内铁石弯更名为铁石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树合村与铁石村合并为现中兴村,沿用至今。中兴村……。 |
因其有希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寓意,故名。1951年1月建狮子村;1953年属狮子乡;1955年划归铁峰乡后并入繁荣村;1958年11月改繁荣村为繁荣区队;1961年从繁荣大队析出富强大队,因其取繁荣富强之意而得名;1984年改为富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富强村、繁荣村合并现繁荣村,将原26个村民小组合并为6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富强村……。 |
泉水村,因此地有一大股泉水流出,故名。1951年1月建牟家村(属上复兴乡),以驻地牟家山得名;1953年划归恒德乡;1955年划归复兴乡更名为泉水村(因此地有一大股泉水流出);1958年11月改泉水村为泉水管理区队;1961年为泉水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调整时,将原泉水村、恒德村合并为现泉水村,沿用至今。泉水村……。 |
梧桐村,因其境内梧桐树多而,故名。1951年1月建1月梧桐村(属龙驹乡),1953年划归文明乡,1955年划还龙驹乡并入合理村,1956年划入梨树乡将合理村改为新农村,1958年改新农村为新农区队,1962年划归文明公社时从新农大队析出梧桐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撤销梧桐、光坝、文明3个村,设置梧桐村,管辖原梧桐、光坝、文明3个村的范围,村委会驻地井场坝。梧桐……。 |
在万州太安镇与云阳凤鸣镇、磐石镇交界处,有一座海拔千米的大山。该山峰峦起伏,形似凤凰,头抵太安镇凤凰村高昂于长空中;尾达云阳县磐石镇,直锁长江,像是横亘在万州与云阳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名叫凤凰山。凤凰村正是坐落在这座雄伟的大山上,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多亩山林连成林海,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山涧淳淳泉声,两处山泉暗涌;古木参天,火棘树红了一片林;阵阵花香,杜鹃花醉了一方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人与自然完……。 |
因其境内永胜寺,故名。1951年1月建永胜村,属凉风乡,1953年划归甘宁乡,1955年将水田村并入,1958年11月改永胜村为永胜管理区队,1961年改为永胜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甘宁镇白云村、永胜村合并为永胜村。永胜村……。 |
兰草村,因其境内兰草沟而得名。1962年由太阳大队划出,以境内龙泉寺命名龙泉大队。1967年更名红卫大队,1973年恢复为兰草村,1975年复名龙泉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因重名,以境内兰草沟更名为兰草大队,1984年更名兰草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钱家村、兰草村合并为现兰草村,沿用至今。兰草村……。 |
大弯村,因境内大弯而得名。1953年从青狮村划出大弯村,以地名大弯得名。1955年并入青狮村。1958年11月改村为管理区队。1961年从青大队划出部分建大弯大队?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撤湖谷村,松林村,青狮6、7、8组,大弯村1、2、3、4、8、9、10、11、12组而组建大弯村。同年12月由原36个小组合并为10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大弯村……。 |
龙溪村,因境内龙溪沟,故名。1951年1月建太平村(属马头乡),因从前驻过“太平团”得名。1953年划规谷雨乡,1958年11月改太平村为太平区队,1962年划出新厂大队后改为太平大队,1967年改为战斗大队,1975年复名太平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因境内龙溪沟更名为龙溪大队,1984年4月改为龙溪村至今。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撤销龙溪、桂花、新厂3个村,设置龙溪村,管辖原龙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