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乾道四明图经》作大若山,元《延祐志》作大箬山,明嘉靖《定海县志》大榭山图作大榭山、小榭山,清康熙《定海县志》称:“大小榭山,旧志作大若,以音近讹榭耳。”又据传古时为若干小岛,山多林密,远眺似浮在海上的宫殿台榭,故名大榭。 |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永丰塘上永丰碶,因东已有东碶,西有备碶,故名新碶,俗称新碶头。 |
小港因地处小浃江下游的天然良港得名,街道以小港镇得名。 |
明嘉清三十二年(1553)筑长山碶,嘉靖四十一年(1562)又新筑千丈塘,塘起长山碶,东延至陈华浦,沿塘筑石杨岙碶,贝家碶,通山碶,并改长山碶为五眼碶,规模居诸碶之首,故称长山大碶,简称大碶。后人渐复居“长山大碶”旁,故以此名,又俗称大碶头。 |
南宋末年,南宋将领张千忠裔孙至此始居,因张姓屋外有浦,故称下浦张,后人雅称霞浦张,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霞浦张建镇,简称霞浦。 |
“柴桥”是座古桥梁,是连结老街南北的主要通道,于明清期间形成街市。街道桥得名。 |
境内有山,旧名七家山,为明清时军事要塞,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后人为缅怀其功绩而将七家山改名为戚家山,街道以此山得名。 |
因地处东海春晓油气田,2003年撤乡建镇故名春晓。 |
梅山以岛建乡,岛(乡)以早期村落梅山得名。 |
宋时,在此置驿站,称霩巨(繁体字)。经过千余年,周围浅海泥沙上涨成涂,终为陆域,居民日趋稠密,后城名简化为郭巨,沿称至今。 |
白峰原名白枫,因山上枫树皮灰白故名,枫、峰同音,即改称白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