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为丹朱是尧的长子,人们为纪念他,就将丹朱主政的那片地方称为“长子”,丹朱在那片地方修筑的城郭,称为“丹朱城”(今为丹朱镇)。

据史料记载,西汉末年为民请命的汉司隶鲍宣惨遭诬陷受“髭钳”之刑流放长子后,为避免给全家招来杀身之祸,将次子“鲍升”隐藏在长子县鲍庄,将长子“鲍永”隐藏在屯留县南十八华里鸡鸣山西端的鸡鸣河南岸郝家庄(鲍店第五街)。鲍宣长子鲍永定居在屯留县郝家庄之后,发现村东南一华里鸡鸣山顶是处好地方,此处土地肥沃、平坦,交通方便,于是便在十字路口大槐树下盖起房子,开设起车马大店,店铺字号为“鲍店”。之后逐渐形成了村名“鲍店”。

相传古时在浊漳河两岸都有先人居住,夏日人们往来,都是蹚水过河,但一到秋后河水冰冷,再蹚水过河,腿脚吃不消,步步很艰难。于是河两岸人们商量,共同在河上搭扎石块,每隔一尺搭一块,并用木桩将石块围圈而钉牢,让人们踩着石头块过河。因以河中心为界,北头的称为“北石”,南头的称为“南石”。为纪念这件利民大事,遂将北岸的居民点称为“北石村”,南岸的居民点称为“南石村”。因长子方言中称水中石块为“柘”,后来北石慢慢演变为“北石柘”,再后来去北而演变为“石哲”。

据多种资料推断,宋代时,大堡头镇多数村落均已初具规模,按历史村落设立特征,有五里(华里)一铺、十里一堡的说法,大堡头镇因据县城10华里,而起名为大堡头。也有资料载称,大堡头因秦军白起坑杀赵军10万人,尸骨成山而得名。

因境内有山,峭拔林秀,上建佛寺,曰慈林寺,山依寺名而叫慈林山。慈林山是其行政区域内著名景点,故而命名慈林镇。

传说羊头山下原有一清华寺,寺内有一和尚,袍袖内装一宝钟,到京城进贡朝廷,皇上听见钟声,见是一和尚在作怪,派人捉拿,一直追到清华寺,未见和尚,就将寺院拆毁,并在殿宇前挖出一个松木疙瘩,而且血流不止,后人在此山下建村,并以此得名血头村,后演变为色头村。

因为南漳、中漳、北漳原统称“漳南总镇”,南漳位于“漳南总镇”之南,因而得名。

因古代有宋姓商人将全家迁来定居,村庄,得名宋村,乡依村名。

南陈村最初叫“尧南村”,因位于尧庙山之南,故名。

相传此地古时有一财主碾米时,一石谷子碾米一石二斗,米数涨出谷数,而得名“碾涨”,后演变为“碾张”。政府驻地,故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