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境内曾有池名天池,故名。 |
因境内南塔坡,沿用得名。 |
清道光时建场,以境内有明代建石佛寺而得名。 |
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倒流镇,以境内有一倒流溪水而得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涨洪水将街中心的石桥冲垮,当年重建木桥一座。竣工时县长藏尔寿书写“回澜桥”、“回澜亭”字,乡名随之更为回澜。 |
宋代时将集市扩建成集镇,因场镇河水沿石砌城墙南流,回旋湍急,故名石湍。 |
清乾隆年间建市场,因童姓发起而得名。 |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建宝林场,因境内有宝林山而得名。 |
因镇政府驻地西北部有摩崖大佛造像而得名。 |
古名观音桥,因屡毁屡建改名新场。民国七年(1918年)平匪患时,取“民良安治”意,更名良安场。 |
古名金家坝,明末清初,有金姓人家在此开店经商,因生意兴隆,取“兴旺、顺利”之意改为兴顺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场为乡时更名金顺乡。 |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中河场,因地处两河口、大码口中段,故名。 |
距离陈毅故居约两公里的复兴场,有一条羊叉河将镇子一分为二。1959年,在羊叉河上建起了一座桥,家乡人民为纪念陈毅元帅,将桥定名为将军桥。当年10月29日,陈毅回故乡时知道后说:“这是劳动人民的功劳,还是叫劳动桥吧。”于是,桥定名为劳动桥。后来,该乡镇也改名为劳动乡,现为劳动镇。 |
明为井市镇,后改中井场,清光绪改为中天场,暗喻“中间天堂”而得名。 |
因镇政府原驻地位于佛星村而得名。 |
清乾隆年间建蟠龙场,因蟠龙河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