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河滩镇 | 隶属:湟中区 |
行政代码:630122103 | 代码前6位:6301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7.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1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因金纳河至此渗入卵石层,形成干涸河滩,后雅化为今名。
基本介绍:
湟中县甘河滩镇位于县城鲁沙尔北部,北接多巴镇,西临汉东、大才乡,东与西堡乡接壤,镇域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为67.7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共有耕地面积33820.3亩,其中可灌溉面积为9622.68亩,占耕地面积的30%,山旱地24 197.64亩;林地面积1 0800亩;草场面积6488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30亩。全镇5 1 58户,20785人,其中农业人口1 8935人。居住有汉、藏、蒙古、土、回等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
甘河滩镇交通相对便利,12公里青轧铁路专用线连接青藏铁路,鲁多公路、海阴公路穿境而过,北接国道1
文化旅游:
李九村古建筑群位于湟中区甘河滩镇李九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班沙尔关帝庙位于湟中区甘河滩镇上营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湟中县第四区,属双赛乡、大才乡、汉东乡、甘家乡辖。
1958年,先后属多巴公社、西堡公社和大才公社。
1979年,成立县牧场,辖9个村。
1981年,成立甘河滩公社。
1984年,改称甘河滩乡。
2001年,撤销坡家乡和甘河滩乡,合并设立甘河滩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干河滩”,即无水之干滩,后改为甘河滩。…[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甘河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甘河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甘河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坡家乡,2001年乡镇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页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页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页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乡并镇时从坡家乡合并到甘河滩镇,…[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坡家营,坡家系藏语,意为八个童男童女。…[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坡家系藏语,意为八个童女组男,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坡家营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坡家营大队,1962年以鲁多公路为界分建为坡西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隆思噶系藏语,千山沟之意,后转音为隆寺干。…[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下中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下中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下中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从坡家乡合并到甘河滩镇,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上中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上中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上中沟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坡家乡,2001年乡镇…[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元山而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元山尔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元山尔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元山尔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卡跃系藏语,下面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班沙尔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建为卡跃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卡跃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西宁府新志》载,清同治年间,此地设有上、下两个营寨,组织民众自卫防守,动乱中,上营失守,下营固卫。班沙尔兵藏语,部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西宁府新志》载,清同治年间,此地设有上、下两个营寨,组织民众自卫防守,动乱中,上营失守,下营固卫。班沙尔兵藏语,部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上河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上河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上河湾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下河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下河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下河湾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时西府李土司第九门后裔居住地,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李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李九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李九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得名窦家窑,1958年以前进、跃进之意更名为前跃。…[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东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湾大队,1979年归甘河滩农牧场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东湾村村民委员会,辖属甘河滩镇,…[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于黄鼠较多的山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于清同治元年(1862)建于黄鼠较多的山湾,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