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竹林关镇 | 隶属:丹凤县 |
行政代码:611022106 | 代码前6位:6110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车牌代码:陕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8.7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6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昔因竹林茂密,又为交通要道、军事关隘,故名。
基本介绍:
竹林关镇为丹凤县的东南门户,是一个“一鸡鸣三县、两河注一关”的边贸重镇,这里曾是“水舟通荆襄,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商贸活跃,因竹子居多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竹林关大开关门,招商引资,稳农兴商,先后被树为省、市级文明集镇和文明市场,被誉为陕南集镇建设的一颗明珠。2002年先后被中、省授予全国和全省农村“-”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竹林关镇辖16个村,75个村民小组,5329户,21068人,有耕地17871亩,总面积148.73平方公里。丹竹公路、山郭公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县城及山阳、商南等县。丹江河、银花河交汇于竹林关镇政府驻地竹林关村,水力资源丰富。
竹林关镇气
荣誉排行:
2024年10月,竹林关镇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三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2024年1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竹林关镇为2021-2025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编)。
2024年11月,竹林关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竹林关镇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清乾隆年间,始属山阳县土门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东三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竹林关联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分属商县、山阳、商南3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竹林关镇,属龙驹设治局。
1949年,设竹林关乡,属丹凤县。
1958年9月,成立丹江公社,属商南县。
1961年10月,更名竹林关公社,复属丹凤县。
1984年6月,改设乡。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历史上此地曾以“丹水”命名而得名。2010年因竹林关特大“7.23”水灾,2024年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筹建,于2024年4月建成并确定为丹水社区居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古时此地竹林茂盛密集,又是上通龙驹寨,下至紫荆关,西达山阳县的水陆交通重要关口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雷家洞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一保;建国后,属竹林关镇二保雷家洞;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称丹江人民公社雷家洞大队;1958年12月…[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洲河北村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竹林关乡;1953年9月,由竹林关乡分出,设张塬乡,属竹林关区;1956年,并入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张氏居住土塬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建国后,属竹林关乡;1953年9月,由竹林关乡分出,设张塬乡,属竹林关区;1956年3月又并入竹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王姓居住土塬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建国后,属竹林关乡;1953年9月,由竹林关乡分出,设张塬乡,属竹林关区,1956年3月又并入竹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隶属于竹林关乡;1953年9月,隶属竹林关区张塬乡;1956年,隶属竹林关乡;1958年12月,…[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丰收人民公社(原土门乡)…[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院落位于小河的南面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0年6月属第…[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长石炼村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境内有上、中、下三个火纸厂,此村位于中厂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民国时期为竹林关乡五保;1949年,建国后,在原五保区域设石槽沟乡,属竹林关镇;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为国庆人民公社阳河大队;1958年12…[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民国时期属长岗乡辖地;1949年,建国后,设东岭乡,属竹林关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属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驻地孤山坪而得名。该村解放前属长岗乡三保孤山坪;解放后为竹岗区孤山坪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西岭乡,属竹岗区;1958年9月,公社化…[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曾有赵姓人家居住于此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属长岗乡辖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东岭乡,属竹林关区;1950年6月更名为东长岗乡;1953…[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坡村和楼房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东楼村。…[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有八龙庙而得名。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