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 > 榆林市 > 佳县 > 坑镇镇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坑镇镇

地名:坑镇镇隶属佳县
行政代码:610828101代码前6位:610828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9000
车牌代码:陕K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06万人
人口密度:约13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原有一黑水泉,俗名黑水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佳县辖镇。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为坑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5.5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1.3万。榆(林)吴(堡)公路过境。辖四道峁、冯家梁、关口、峁上、富家焉、高家沟、胡家山、白家山、张家岩、沙渠、小沟掌、圪绺咀、官道峁、三牛沟、冯家岔、郭家沟、倍甘、白家甲、赤牛崄、背沟、高仲家崄、长沟条、红岩卜绽、寨则湾、黑水坑、冯家山、关甲、梁家峁、刘家崄、马连塌、孙家塄3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谷子、马铃薯为主。境内红枣享有盛名,是高级营养滋补佳品。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坑镇镇被确定为陕西省2023-2025年非遗特色示范镇

文化旅游:

寨则湾古寨遗址

寨则湾古寨遗址时代:清—民国地址:佳县坑镇寨则湾村保护范围:东至遗址本体东墙外扩31米,南至遗址本体南墙外扩26米,西至遗址本体西墙外扩40米,北至遗址本体北墙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

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属十二地方之倍甘地方。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坑镇联保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属倍甘区。

1952年7月,改属二区(驻地坑镇)。

1958年9月,设坑镇区,辖6乡。

1958年10月,成立坑镇公社,辖31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坑镇。

佳县白云山
坑镇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有一黑水泉,俗名黑水坑而得名。…[详细]

马连塌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姓马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621年马连塌,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马连塌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马连塌村村民委员会,20…[详细]

官道峁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当官的在此地经常路过而得名。1634年官道峁,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官道峁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官道峁村村民委员会,2…[详细]

圪绺咀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很早以前就叫圪绺咀,沿用至今。1628年圪绺咀,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圪绺咀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圪绺咀村村民委员会至…[详细]

高仲家坬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高的人居住在坬上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高仲家坬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高仲家坬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赤牛坬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养牛的特别多,且处在坬上而得名。…[详细]

背沟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处于山沟的背面而得名。1469年大泉沟村,1654年背沟村,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背沟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背沟村村…[详细]

关甲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地形复杂狭隘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关甲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关甲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刘家坬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刘的人居住在坬上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刘家坬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刘家坬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刘家坬村村民委…[详细]

峁上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的人居住在山峁上而得名。1332年张家峁,1472年峁上,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峁上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峁上村村民…[详细]

关口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处于关口处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关口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关口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关口村村民委员会,小沟…[详细]

白家甲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白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白家甲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白家甲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倍甘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产的红枣大而甜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倍甘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倍甘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张家岩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张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张家岩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张家岩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高家沟村村民委…[详细]

张家坪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姓张的人居住在此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张家坪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张家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枣坪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这里盛产红枣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枣坪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枣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楼底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住在楼底河旁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楼底村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楼底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虎头峁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山峁的形状像虎头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虎头峁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虎头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枣林沟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这里的山沟里长满了枣树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枣林沟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枣林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边子元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边子元村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坑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长塄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很长的塄坎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长塄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长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白家硷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白的人居住在此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白家硷村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白家硷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高家塄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高的人居住在塄坎上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高家塄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高家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赵家沟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高的人居住在沟里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赵家沟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赵家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丁家坪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丁的人居住在此而得名。1958年9月7日建立丁家坪生产大队,1984年7月,改为丁家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以下地名与坑镇镇面积相当:
到坑镇镇必去著名景点

坑镇镇相关名人

坑镇镇特产与美食
相关资讯
佳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