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两河镇 | 隶属:石泉县 |
行政代码:610922102 | 代码前6位:6109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5 | 邮政编码:725000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834人 |
人口密度:约3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因境内汶水、堰坪两条河流汇聚于集镇旁而得名。
基本介绍:
一、政区概况
【镇名来历】 因镇域内有汶水河、堰坪河汇聚而得名。
【地理位置】两河镇位于石泉县西北部,南与西乡、洋县接壤,西与佛坪交界,北与宁陕毗邻,五县交界,四面环山,蜿蜒清澈的汶水河、堰坪河汇聚成两河镇。
【政区划分】两河镇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城镇社区,分别为中心村、迎河村、高原村、童关村、简场村、兴坪村、火地沟村、金盆村、新春村、共和村、艾心村、城镇社区。有党支部15个(其中两河镇机关党支部1个,村党支部12个,企业党支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1个)。
【人口及面积】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2.06万亩,林地面积约17.7万亩。镇内山川秀丽,山地面
荣誉排行:
2021年4月,陕西省爱卫会命名两河镇为2020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在石泉县两河镇,有个深藏秦岭山中的大沙滩,沙滩连绵4公里,因沙滩形似一轮弯月,当地人称其月亮湾沙滩。月亮湾沙滩的形成得“归功”于洪水,2002年6月的一场洪灾,将两河镇的鹅项颈水库填了一大半
兴坪村云门寺位于石泉县两河镇兴坪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属饶峰里。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设两河镇。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为石泉县西区。
1949年,复设两河镇,后改设乡。
1966年,改设公社。
1984年,复设乡。
1996年,再设两河镇。
2000年,撤销兴坪乡并入两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建国后行政区域划分命名为双河革委会;1958年建社时,该村为双河大队;1983年改为双河村;2015年改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建国后行政区域划分命名为新春村;1958年建社时,以取村名新春大队,1983年为新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有坝子形似淘金盆子一样得名。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原属于西乡县子午乡管理;1958年从西乡县划归石泉县管理,为金盆大队;1983年为金盆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有一个迎春社、一个河坪社,两社合并各用一字,得名迎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中心居民点,所以称中心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期本辖区内,有一户姓艾大户人家,乐善好施,在当时影响很大,威望很高,当时设立行政机构就以“艾家乡”来命名,后来行政区域划分命名为“艾心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驻地南靠四方山,北靠宁陕黄统寨高山,取名为高原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童关大队,地处原音家山、东关、官田三处之关隘,故得名童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兴九社和兴十社合并得名共和大队,1983年改队为村,即共和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由原兴坪乡政府设立,政府大院建立在此,于2001年撤乡并镇,得名兴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火地沟村一场大火使村内大部分林木焚毁,林地变为土地,因此得名火地沟。…[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古时因造书写竹简后得名简场村。1958年乡政府行政区域划分为成功、兴龙两大队;1966年为向阳大队;1983年改为简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五香天鹅蛋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两河镇的特色美食。两河镇酒席上有一道名为“五香天鹅蛋”的菜十分有名。方法为“取八个土鸡蛋,四个鸽子蛋,去壳倒入碗中用盐,五香面调匀,取一吹大晾成半干的猪尿泡,将调好的蛋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