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雷赤镇 | 隶属:延长县 |
行政代码:610621106 | 代码前6位:6106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1 | 邮政编码:716000 |
车牌代码:陕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3.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020人 |
人口密度:约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地处雷多河村与北赤村之间得名雷赤村,镇以村名。
雷赤镇地处延长县的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3公里,东邻南河沟,北靠赵家河和张家滩,西与延安市和宜川县接壤。全乡辖21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551户、6489口人。总土地面积153.44平方公里,耕地2.11万亩,其中平地1.3万亩,人均2.02亩。地势西高东低,属典型的残塬丘陵区地形地貌。近年来,在“烟果富民、草畜奠基”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全乡基本形成以“粮、烟、果、牧”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为促进经济发展,加速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苹果、棉花、花生等。
2000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元,粮食总产1816吨,农村人均产粮280
2019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雷赤镇为2019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凉水岸河防战斗遗址时代:1938—1942年地址: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保护范围:东至黄河二级台地崖畔,南至河防工事南侧,西至半山腰,北至遗址本体外扩50米。2018年,凉水岸河防战斗遗址被陕
历史沿革:
历属宜川、汾川、门山等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属红宜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属固临县赤峰区和庆元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属临镇县。
1949年2月,属延长县七区。
1950年4月,属六区。
1956年4月,属赵家河区。
1958年9月,成立雷赤公社。
1984年,改设雷赤乡。
2011年,南河沟乡并入,设立雷赤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尚罗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1)。因此村居住着尚姓人和罗姓人,得名“尚罗”;另讲,因塬面开阔平坦,雨水基本集聚不流称“水落”,后演变为“尚罗”。…[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太留村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相传古时由于天灾,村内尚留一老太婆,故名“太留”。…[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家庄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4)。因赵姓人氏最早居住在此,得名“赵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花吧咀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1),因此村以前常有老鹰(当地称花鸨)出没,得名“花鸨嘴”,后演变为“花吧咀”。…[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门山村建于北周建德六年(577)前,传说此地原有一石门,得名“门山”。…[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县西村建于清同治七年(1869)。因位于原门山县城西,得名“县西”。…[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庙梁村1958年因大队驻地下德夫,得名德夫大队;1985年改称德夫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德夫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因村里人希望家家户户都富裕安康,故名“得福”,后演变为“德夫”。…[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雷多村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3),因村民多为雷姓人氏,得名“雷多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岭石山村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4)。因村庄座落在石头较多的岭上,故名“岭石山”。…[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可丰村建于清同治六年(1868),因村民渴望丰收,故名“渴丰”,后演变为“可丰”。…[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雅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雷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赤江村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因当地原有一红色灰鼠(当地称赤圪猎)得名“赤猎”。后因书写不便,更名“赤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葛家洼村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葛姓人氏居住在低洼地处,得名“葛家洼”。…[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曲木村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因该村椿树(当地土语称曲树)多,得名“曲木”。…[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鱼见村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因鱼姓人氏最早居住于此,得名“鱼见”。…[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呼家村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因呼姓人氏居住于此,得名“呼家”。…[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阳村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因村内最早居住人为张姓,得名“张阳”。…[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驿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雷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多村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因村内居住张姓人氏较多,得名“张多”。…[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凉水岸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因石岸下有一股清凉的泉水,得名“凉水岸”。…[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肖吉村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因最早肖姓人氏居住于村子,得名“肖吉”。…[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家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因白姓人氏居住于此,得名“白家”。…[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家村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因郭姓人氏居住于此,得名“郭家”。…[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可也村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因人民的生活可以,得名可以,后演变为可也。…[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沟头山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雷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