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鱼河峁镇 | 隶属:榆阳区 |
行政代码:610802111 | 代码前6位:6108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8990人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南宋末成村,因所处地形被冲刷成鱼脊状峁梁而得名。
基本介绍:
鱼河峁镇是2001年撤乡并镇的新建镇之一,位于榆阳区南部,距市区45公里。辖41个村民委员会、15个事企业单位,中学2所,5438户、21753人(有劳力9800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雨养农业区,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8℃,平均无霜期149天,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左右。
全镇总土地面积29.1万亩。其中耕地6.8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4.5万亩,灌木林4.6万亩,大扁杏2.1万亩。羊子饲养量4.54万只,生猪饲养量1.5万头,养牛2150头。
全镇公路主干线(董家湾17公里,桐条沟30公里)有效路面达4.5米以上,主要村庄生产道路在4米以上,基本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鱼河峁镇为202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榆阳区鱼河峁镇黄崖窑村位于榆林市南53公里处,距鱼河峁镇政府210国道8.1公里,“三鱼”四级油路和峁沟河穿境而过,北可连接“大美榆阳”杏树旅游文化景区,向南直接通往米脂县。2024年并村改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隶属鱼河堡和清泉区。
1956年3月,设鱼河峁、董家湾、桐条沟乡。
1958年,属鱼河公社和桐条沟公社。
1960年1月至1961年5月,属余兴庄公社和鱼河堡农场。
1962年12月,鱼河峁从农场分出设为公社。
1984年7月,改制为董家湾和桐条沟乡。
2001年11月,2乡合并成为鱼河峁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建村居住,因该地在峁沟河与无定河交汇的东南侧,地形受河水冲刷成鱼的形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年间(1506-1521)郭姓人在此河湾地处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前期(1662-1681)董姓人在峁沟下游河湾处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前期(1573年-1588年)在峁沟与桐条沟交汇的沟岔建村居住,以村居位置和地形得村名“东岔”、“西岔”。…[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合并前两个村名取名。2024年撤销谢家峁村和沙墕村两个村村委会建制,新组谢家峁沙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初年(1736-1755)米脂县思家坬村经营茶叶的冯姓商人来此建村居住,以姓氏及职业得村名“冯茶商庄”,后省为“冯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前期(1573-1596)在此建村居住,因此地山梁形如鳖盖,以地形得村名“鳖盖梁”。后住户恶其不雅,以谐音更名为“柏盖梁”。…[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黄姓人在此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前期(1736-1755)傅姓人在此地山畔处建村居住,以姓氏及地形得村名“傅家畔”。后谐音为“付家畔”。…[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初年(1573-1582)在此依山临沟处建村居住,因此沟地广植水桐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唐家沟、硖沟两个自然村得名。两村合并,取两个村的首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1644-1661)梅姓人在此临河靠畔处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成化年间(1465-1487)朱姓人在此建村居住,以姓氏得名“朱家庄”。民国以来省称为“朱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前期(1662-1681)白姓人在山沟处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1628-1644)高姓人在山峁建村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1628-1644)附近乡人在此开设饭店,故称此地为“小饭店”。后逐渐发展成村子,以谐音称为“小范地”。…[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1623-1644)王姓人在此山沟处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刘姓人在此地小河沟边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前期(1573-1587)田姓人在原有“园地”(即水浇地)处建村居住,故以姓氏和特征取村名为“田家园则”。后省称为“田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