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朝阳路街道

地名:朝阳路街道隶属榆阳区
行政代码:610802010代码前6位:610802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9000
车牌代码:陕K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约12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17万人
人口密度:约25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社区、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辖区主干道朝阳路而得名。取朝气蓬勃之意。

基本介绍:

朝阳路街道办事处现辖水沟村、杏墕村、三岔湾村、向阳山村、刘官寨村、大河滩村、韦家楼村、归德堡村、徐庄则村、花园沟村、西沟村等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8个居民小组。辖开光路、农科、韦家梁、南川4社区居委会,下设5个居民小组。机关驻址上郡南路南段。

历史沿革:

2017年设立,沿用至今。

镇北台
开光路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以开光路得名。因南北朝时,榆林境内设有开光县,开光意为“开边置地,光耀王化”。…[详细]

农科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以农科所得名。此建筑物为榆林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故名。…[详细]

韦家梁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韦姓人在此山梁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南川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74年张雷沟大队在榆林城南川沙地处兴修水田,并迁部分农户在此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西闫社区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该社区范围位于西沟村闫庄则自然村,故名。…[详细]

流水沟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明嘉靖前期(1522-1566)建村居住,以沟内流水得村名“流水沟”。…[详细]

杏墕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村居住,因村在川畔山墕处,其境内原生长许多杏树,故得村名“杏墕”。…[详细]

刘官寨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延榆绥总兵刘厚基在此建寨驻守,后逐渐迁户成村。因刘厚基为官清正,兴利一方,即以其姓氏及寨子取村名为“刘官寨”。…[详细]

三岔湾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于其湾地处建村居住,此处因青云沟、刘千河、榆溪河三川交汇,称为“三岔川”。以原地名及村居位置得村名“三岔湾”。…[详细]

向阳山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山间,向阳得光,故取村名“向阳山”。…[详细]

大河滩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临近榆溪河,得村名“大河滩”。1972年花园沟群众在此沙滩处建村居住,建大河滩大队,1984年政社设时改为大河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韦家楼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贞正年间(1341-1368)韦姓人在花园沟寺庙戏楼侧建村居住,以姓氏及戏楼得村名“韦家楼”。…[详细]

归德堡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成化十一年(1475)延绥巡抚余子俊在此地建堡,以“不茅归王化,圣德达边”之意取堡名“归德堡”。明成化后期逐渐有乡民居住建村,以堡名得村名。…[详细]

西沟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四年(1878)后,归德堡等村民逐渐移此建村居住,因沟在榆溪河之西,故得村名“西沟”。…[详细]

花园沟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建村居住,因村前沟侧有古寺庙一座,种植攻瑰、牡丹等名花,花大色艳,浓香四溢,故称其沟为“花园沟”。村亦因之得名。…[详细]

徐庄则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天顺年间(1457-1468)徐姓人在此地建村居住,以姓氏取村名“徐庄则”。…[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朝阳路街道同名:

以下地名与朝阳路街道面积相当:
到朝阳路街道必去著名景点

朝阳路街道相关名人

朝阳路街道特产与美食
相关资讯
榆阳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