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砖庙镇 | 隶属:子洲县 |
行政代码:610831109 | 代码前6位:61083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03人 |
人口密度:约3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曾有以古砖庙而得名。
子洲县辖乡。1967年建红卫公社,1978年更名为砖庙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境内有简易公路。辖呼家硷、枣树硷、暖泉沟、曹硷、拓家畔、花石崖、石家坪、新窑湾、曹家沟、石家洼、东梁、毛圪台、新庄科、阳泉山、苏家坪、砖庙、白家湾、懂家焉、阳洼、阎家山、祁家山、花豹渠、中焉、牛兴峁、桑树渠、美公界、彭家河、李家河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马铃薯、豌豆。
2018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砖庙镇为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美谷界兴隆寺时代:清代地点:子洲县砖庙镇美谷界村保护范围:兴隆寺四周外扩100米。
美谷界穆桂英出生地时代:北宋地点:子洲县砖庙镇美谷界村保护范围:出生地向东外扩500米,出生地向南外扩500米,出生地向西外扩400米,出生地向北外扩200米。
历史沿革:
清代属米脂、清涧两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绣延县苏维埃政权13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子洲县驼耳巷区。
1952年,属子洲县第三区。
1956年,并入周碱区。
1958年,随县并入绥德县。
1961年,复县。
同年9月,成立砖庙公社。
1984年,改设为砖庙乡,辖28个行政村。
1997年,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驻地曾有以古砖庙而得名。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砖庙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呼家硷村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砖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家硷村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砖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石家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曹家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暖泉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毛家圪坮村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砖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祁家山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董家墕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闫家山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李家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彭家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美谷界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