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城区街道杨家巷村
地名:杨家巷村 | 隶属:城区街道 |
行政代码:140882001209 | 代码前6位:14088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村 |
民国中期,杨家巷曾名为“西坊七社”。解放初期,村里锣鼓铜器上均有“西坊七社”红漆字样。许多老年人谈起来也知道这个村名。但是这个村名何时起用,何时停用也无从考证。为何叫“西坊七社”。据说是因为这一区域地处河津老城西北部,由七个部分组成而命名。这七个部分是:杨家巷、侯家胡同、小巷、桃园巷(仓后头)、台家巷、西街、后沙渠(还有一说谓七部分中没有小巷,而把杨家巷分作东、西两部分)。其中以杨家巷占地面积最大、户数最多,人口最多,为村庄主体,故以杨家巷称之。而杨家巷则因杨姓人家最早居住此地而得名。
基本介绍:
杨家巷村隶属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街道办事处西边。该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老108国道穿过,东临市区,西靠清涧火车站,北为市工业园区和侯禹高速公路,南邻新108国道和商品粮基地,公路铁路四通八方。我村共五个居民小组,户数3 5 0 户,总人口1 7 0 0 余人,1100余劳力,44名党员。主导产业以农为主,部分村民经营运输业,2011年我村人均收入9000元。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关心村民,不图名利。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
历史沿革:
明代为永绥坊。
清代为永绥里。
1919年为城关西坊七社。
1947年4月河津解放为第一区城关第一自然村。
1953年全县划为41个乡为城关镇第一居民区。
1956年3月,全县合并为17个乡为城关乡福利农业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卫星公社城关管理区第二生产大队。
1971年10月为城关公社杨家巷大队。
1984年4月为城关镇杨家巷村民委员会。
2001年为城区街道杨家巷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杨家巷村附近有黄河龙门景区、大梯子崖景区、古今天下旅游景区、薛仁贵故里、河津真武庙、高媒庙等旅游景点,有连伯韭菜、晋南牛、龙门梨枣、北原苹果、山西琉璃制品、龙门麻黄等特产,有河津赵氏中医正骨法、河津剪纸、河津琉璃烧制技艺、河津转花灯、河津干板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