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合索镇 | 隶属:忻府区 |
行政代码:140902108 | 代码前6位:14090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2万人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合索镇一带有张鹤索、赵鹤索、鹄索里、鹄索南四个小村,因合并得现名。
基本介绍:
合索镇,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城区境西部,距市区16公里。总面积130.99平方公里,原辖3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8000人,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温泉康养最为出名。
2021年2月20日忻府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撤销合索乡,设立合索镇。将原合索乡的金村、沙洼、枣涧、西大王4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奇村镇管辖,将九原街街道的会里、神头2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合索镇管辖。调整后,合索镇辖西杨庄、陀罗、南营、苗庄、孙家湾、作头、西呼延、温村、北合索、南合索、东呼延、会里、神头13个村民委员会。
合索镇北距忻保高速出口约10公里,东距二广高速8公里,大西高铁约12公里,距五台山机场约35公里,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合索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陀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四十里的合索乡,(朝忻州城的一面既东坡属合索乡,另一面既西坡属阳坡乡)。海拔1500米,是一处休闲爬山的好去处。不是节假日的时候,游人很少,空山鸟语,草长花香,十分幽
历史沿革:
1953年,设合索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合索、上社、解原三乡合为前进公社。
1961年分设为合索公社,1984年9月改建为合索乡人民政府。
2001年4月将温村乡并入合索乡,设立新的合索乡。
2021年合索乡撤乡设镇为合索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南合索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南合索生产大队、南合索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南合索大队革…[详细]
北合索村位于忻州城西13公里处,北接上社,南连南合索,东靠东呼延,西连西呼延,是合索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村共有1360人、520户、3768亩耕地…[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东呼延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东呼延生产大队、东呼延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东呼延大队革…[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作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作头生产大队、作头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作头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西杨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西杨庄生产大队、西杨庄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西杨庄大队革…[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陀罗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陀罗生产大队、陀罗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陀罗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温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温村生产大队、温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温村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苗庄位于忻州城西20公里处,属于丘陵山区地形,全村有720口人,全村有生产用的耕地和林业用地,适宜种植玉米、红薯、高梁、大豆、谷子等粮食作物。 。…[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西呼延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西呼延生产大队、西呼延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西呼延大队革…[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孙家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孙家湾生产大队、孙家湾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孙家湾大队革…[详细]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南营村归忻州市管理,相邻沙窳村,前山村,人好,空气清新,物产丰富,天蓝水清。村内企业:织布厂,粉丝厂,食品,路面砖厂,造纸厂,…[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会里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神头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